-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關懷的教育意涵 身教、對話、練習、肯定 當前教育現象: Schooling as violence? 我們很多學校是處於關懷危機的狀態,師生都在言行上動粗或暴力相向,很明顯的,學校並不是總是充滿關懷的地方(Noddings, 1992) 這種關懷的退步,不總都是教師的失敗,很多教師像是打仗的精疲力竭;相反的,教師被當作敵人和反抗的目的,學生也鮮有回應,看來教師自己變成需要關懷的對象 我們應該建立起關懷鍊圈(circles and chains)的教育環境,提供特別的支持系統,而維持教師作為一個關懷者,也教導學生作為一個關懷者 學校教育的影響 外顯課程: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包括物質、社會和文化體系),所學習的一種非預期或非計畫的知識、價值、規範或態度」(陳伯璋,1988:36) 關懷取向的道德教育 從關懷的角度而言,道德教育是由四個部分組成:身教(modeling)、對話(dialogue)、 練習(practice)和肯定(confirmation) 關懷倫理學的實踐,其與道德教育息息相關,因為關懷是從情意內在去改變態度和行為,故道德教育就是道德實踐之本身 關懷是人類存有之核心,教育應是展現這樣的真實存在,所以關懷倫理學以關懷為導向,特別著重關懷關係的體現和實踐 身教(modeling) 教師是否可以做為學生的模範,一般來說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 而關懷相較道德推理,不是推理不重要,只是我們最關心在於學生成為關懷者與受關懷者之間的過程,即必須透過我們與她/他們之間的關係,闡明我們所瞭解的關懷 教師不是去「說」倫理學,她/他是活在其中,這表示要和學生建立關係,顯示她/他的關懷 對話(dialogue) Noddings(1984)以男性精神和女性精神的隱喻,說明師生對話為教育方法的意義和困難,即學校是和真實生活割裂的父親式課程,至於重視關懷關係的教育方法,則以母親式語言為主 在培養道德理想的過程中,對話居於核心地位,所以教導學生關懷,除了說明關懷的意義之外,我們必須讓學生參與「關懷」這個主題的對話;換句話說,沒有對話的參與,就不能瞭解什麼是關懷,遑論去做關懷的行為 另外,更重要是對話的功能,應是幫助學生與老師可以反身反省和檢視自己的作為 練習(practice) 練習關懷要用一種學徒的形式,如此既有模範,又可練習,還有逐漸加重的責任;不過如何練習關懷,其實也無創新作法,因為全神貫注和設身處地時,就會促使我們學習成為關懷者,這就是透過練習,而獲得真正的技巧 由教育活動帶來的經驗,會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能夠關懷別人的人,即應該讓學生參與和學習如何關懷的練習;不過練習不必然解釋成必須服務其所屬社群的特殊需要,雖然這樣的經驗,亦有益於培養關懷的能力,因為重要是確實去做了,而非表面上的一種功利性滿足 對於關懷的實踐與練習,Noddings(1982)由一般主婦的家務處境,得到啟示:即應讓學生或孩子共同參與關懷的學習,來取代薪資給付的工作形式,這是試著體會關懷工作的價值 肯定(confirmation) 所謂肯定,就是必須看見並接受對方,教師將可能的最好動機,加以歸因和詮釋,期以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因為除了對話和練習之外,培養道德理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是學生動機的歸因與尊重 因此肯定他者,我們需要推測對方最有可能的動機是什麼,推測不是憑空想像,而是經由對那個人的瞭解,以及傾聽他所說的話,這樣的動機推測具有真實性和可能性,如此一來我們才可以展開對話的關係 Caring for 和caring about的討論 假如關懷包含一種承諾,就必須有一個對象,因之關懷為什麼必然是關係性的 caring for和caring about的不同,在於強調關懷者承諾程度上的差異,如caring about everyone和caring for another person是不一樣的,因為Noddings(1982;2000)反對一種普遍性說法的關懷,一來caring about everyone是不可能實現的,二來若以抽象的問題索解,減低了我們去瞭解真正的關懷行動,所以關懷和承諾有關,在於關懷指涉一種真實 教育道德人:關懷的兩個概念(2008:pp.139-145) 關懷的實踐取向 全神貫注、同理心 關於道德實踐的思考 許多人生活中的道德實踐,並非如同形式上討論的道德問題,特別是女性,她們儘可能置放自身於具體情境中,並假設個人做出選擇和擔負的責任,這就是從一個關懷者的位置定義自己,以及透過關懷的角度思考道德的問題 這樣的關懷位置或態度,活化了關於記憶、情感和能力的複雜結構;另外,道德決定的過程,奠基在具體化而甚於抽象性 關懷作為道德實踐 每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