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1650年的东方世界 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其死去的爱妃修泰姬陵,用去近20年时间,从全国召集能工巧匠,花费无数。 二、1650年的东方世界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西方经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东方,虽然看上去比较和平安宁,只有一些宫廷争斗和局部的民众起义,但整个社会固步自封,死气沉沉,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败,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世界文明的天平由此开始出现意义深远的倾斜。 总之,地理大发现后,西方人在世界整体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角,其殖民势力逐渐伸向世界各个角落。 此期间的亚洲诸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整体化的历史进程,由于其统治者的昏聩、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迟缓,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无知,导致其日益封闭、衰落,从而形成世界近代史上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 1、分析地理大发现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2、分析早期殖民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3、列举文艺复兴后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如何评价文艺复兴? 5、以德国宗教改革为例分析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6、如何评价16世纪欧洲专制王权的历史作用。 7、简述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 意义。 8、以中国、日本为例说明近代初期亚洲的特点。 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出现于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希腊文字义是「知识」,这字的意思,说明了它的特性,他是一个哲学系统,建基在希腊哲学之上,是彻底的二元论,他们强调物质是恶的,灵魂是善的,灵界与物界处在永恒的对抗之中。正因此,最伟大的神是不可能创造这个世界的,所以在他们的哲学系统里,建立了一系列的爱安(Aeons),这字的意思是「发出物」,它们是从至高的神发出来的,至于至高的神,则是完全的灵体。至于旧约所提的是藉由上帝而造,表明上帝是次等的神。 * 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活。 * * * * * * * * * * * * * * * * * * * * (1)以贵族、教士和城市上层为阶级基础,这与英法等国大相径庭。 (2)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实行宗教专制,镇压新教派。 (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 (4)推行霸权政策,侵略扩张。 哈布斯堡家族自1435年后一直垄断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但实际上只能统治奥地利地区 王权绝对主义的风气也吹到了中欧,但只是促生了许多小型的绝对君主,从而加剧了德意志地区的分裂(这在那时实际上也是好事) 到18世纪初,普鲁士开始脱颖而出,渐渐成长为奥地利在中欧德意志地区的强大竞争对手,并将最终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 4、普鲁士和奥地利:绝对主义制度 16世纪完成统一,建立了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的沙皇专制制度。 特点: (1)社会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 (2)沙皇的中央政权集立法和行政于一身。 (3)军队是专制制度的支柱。 (4)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野心。 与主体欧洲相隔绝;社会生活方式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 15世纪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左图,亦即“雷帝”,1533- 84年在位)称沙皇 俄罗斯:半东方式的欧洲国家 彼得一世(左图,或称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力图改造野蛮落后的旧俄国,使之加入欧洲生活主流 改革的有限性 沙俄的绝对主义实际上仍是一种半东方的制度,基本上只是王朝政治野心的产物 1、? 绝对主义(absolutism)和专制主义(despotism)的区别(1)前者指西方近代王权的强化与东方的君主制,如中国、奥斯曼帝国;(2)君主的权力在absolutism和despotism下都是强大的,但是absolutism下的君权在理论上并不是无所限制的,而是受到法律与社会等级的制约;而despotism下的君权则除了受到宗教上可能的制约以外是肆无忌惮的。 2、? 主要王权国家的基本特点 (1)战争原因 (2)战争经过 (3)历史意义 五、30 年战争 国内原因: 第一,德国诸侯分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围绕争夺教会财产而展开了斗争。 第二,皇帝为了扩大中央权力、削弱诸侯分裂势力进行的斗争。 国际原因: 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诸侯,而法、英、荷等国支持新教诸侯,企图使德国保持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并觊觎德国的土地。 (1)战争原因(1618-1648) 战争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 掷出窗外事件1618.5.23 (1)战争原因(1618-1648) (2)战争经过 第一,捷克阶段(1618~1624) 捷克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