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与文学常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常考文化与文学常识

PAGE PAGE 175 PAGE PAGE 175 第七模块 文化与文学常识 1.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查只在部分试卷中出现,而且多是与名著阅读结合在一起考查,呈综合性趋势。16年主要江苏卷和天津卷考核,浙江卷考核经典阅读。 2.题型稳定,文学常识题型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笔答题。 【基础知识】 1.回归课本,适当拓展。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2.分门别类,准确记忆。文学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近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格律,名家名篇名言,时代国籍及文学流派。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特别是作家名和作品名,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非常可惜。 3.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1)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2)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3)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4)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5)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 3.【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6年高考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 \* GB3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 2 \* GB3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 3 \* GB3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 4 \* GB3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 1 \* GB3①古琴= 2 \* GB3②评书= 3 \* GB3③昆曲= 4 \* GB3④木偶戏  B.= 1 \* GB3①昆曲= 2 \* GB3②评书= 3 \* GB3③古琴= 4 \* GB3④木偶戏 C.= 1 \* GB3①古琴= 2 \* GB3②木偶戏= 3 \* GB3③昆曲= 4 \* GB3④评书D.= 1 \* GB3①昆曲= 2 \* GB3②木偶戏= 3 \* GB3③古琴= 4 \* GB3④评书 【答案】B学#科.网 【解析】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用斜线“ / 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 分) (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3分) (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 【答案】 (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2)司马迁、班固、范晔 (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的“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和“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的内容,然后整合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 \* GB3 ①余自束发读书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