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笔译的认知过程》之评介
钟薇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口笔译的认知过程》一书是国际上第一部以翻译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它结合了认知学家和
口笔译研究者的共同研究成果。这一论文集不仅是翻译学结合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也是认知科
学对口笔译过程这一新的领域的研究的结晶。该论文集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它对翻译学、语
言学及心理学研究都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 笔译; 口译; 翻译认知过程; 认知科学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及 60 年代以来翻译院校的发展,对翻译的纯语言学描述的弊端已
日益彰显。对翻译的纯语言学研究重心在于对翻译结果的描写,而忽视了对翻译过程的观察
和解释,因此这类研究无法阐述从原文到译文产出这一过程,而且此类研究也无法帮助翻译
教学者培养出合格高质量的翻译人才。从理论上和教学角度来看,这类研究已不能适应翻译
学的发展。1982 年Gideon Toury 提出翻译过程的“黑盒子”概念,并指出翻译研究应该跳
出语言学领域,与其它学科如认知学科相联系,形成跨学科研究。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通过对 Toury 提出的“黑盒子”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就结合了认知学中的心理语言学、认知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研究结果指出翻译过程是一个包括世界知识、
语言能力、语用局限及社会因素的复杂的认知过程。这些研究无疑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
的方向。《口笔译的认知过程》一书就是国际上第一部以翻译过程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它
结合了认知学家和口笔译研究者的共同研究成果。它由Joseph H.Danks和Gregory M.Shreve
等人根据第七届 Kent 心理学论坛的参加者的论文整理而来。此论文集包括 12 篇论文,每篇
论文独立构成一个章节,可以归为四个较大的议题。本书的前言、引论和最后一章都努力突
出重要的翻译问题和论文作者共同探讨的主题。以下简要地介绍四大议题的研究内容。
2. 翻译过程的研究路向和方法
Albrecht Neubert 在论文 Postulate for a Theory of Transaltio(在文中指笔译和
口译)提出了笔译和口译的六个基本特征:doubling/mediating(指的是译者作为第三方作
用于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和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 rephrasing at a distance(指的是
译者作为局外人用另一种语言阐述信息发出者/原文的意思), displaced situationality
(指的是译文的情境与原文的情境不一样),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intertextuality
文), derived creativity (指的是译
(指的是翻译要讲究原文与译文文本类型的对等即互
文的创造性受制于原文本身) 及 expanded pragmatic directedness (指的是通过翻
- 1 -
译扩原文的语用范围即受众群扩大了)。Neubert 主要是让认知研究人员对翻译
活动有个全面且正确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有效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Annette M.B.De Groot 是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荷兰双语学家。在“口笔译的认知
研究中”作者首先对比讨论了几种翻译形式,如笔译与口译,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交替传
译与半交替传译,视译与带文本的同声传译等,并简要论述了各个口译形式的处理要求。此
外作者还讨论了“垂直翻译”(vertical translation)和“平行转码”(horizontal
transcoding)两个相对概念。作者认为翻译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研究有很多的共同处,跨这
两个学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