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 “如画” 批评的
历史形态与形成原理
付 骁
摘要: “如画” 最早出现于东汉, 东晋之后成古人观赏自然山水后的肯定评价。 “如画” 观念
延伸至文学批评于宋代, “诗中有画” 是原初形态, 而批评家直接用 “如画” 点评诗歌的现
象则大量出现在清代并延续至民。 “如画” 重点在像画中的山水, 强调了中诗歌有空间感
这一突出的特。 历来对 “诗中有画” 的解读大多有误, 对西方 “Picturesque”、 “Ekphrasis”
和 “Pictorialism” 的理解翻译也成问题。 以西方相关概念作参照, 本文得出论: 自然风景
是诗歌和绘画这对 “妹艺术” 的 “母亲”, 诗歌如画的要原因是诗人用语言描写风景并使
有绘似的逼真效果, 诗人会会作画和他创作的诗歌是否 “如画” 没有必然联系。 有共同
的再现对象、 相同的内在构和相等的想象效果, 是诗画能够建立隐喻关系的三个关联点。
关键词: 如画 诗中有画 诗画关系 艺格敷词
在中文论籍中, “如画” 是一个频率高的批评术语。 个术语来入日常
语言, 一直沿用。 朱自清生是第一个将 “如画” 纳入学术考察视的学者, 《论逼真
如画》 一文梳理了中 “如画” 的使用, 阐明了中的自然艺术的系。 朱生
①
据 《汉书 ·马援传》 “人明发, 眉目如画” 一认 “汉就了 ‘如画’ 个语” , 说明
“如画” 最初形容人的相貌; 朱生引用清画家王鉴 《香庵跋画》 “人佳山水, 曰如画”
一, 料, 推断晋之 “如画” 品评自然风的用语。 李歌 《秋登城谢
脁楼》 “江城如画, 山色望晴空” 知, 王鉴的判断确依据。 如朱生所谓 “如画” 的
②
是 “像画, 像画的” 无误, 显而易是一个比喻, 说明画和真人、 真山水某种联性。 简言之,
“如画” 最用来形容人物相貌, 晋之才渐用来比喻山水胜。 但于更多的是用于山
水, 因断 “如画” 要是中人看真山真水的比喻评。 虽然朱生注意到 “如画”
来用于文学批评, 但只到了苏的 “中画”, 而朱生之的学者 “中画” 的解读
大多误。 文将考察 “如画” 在文学批评中的使用情况, 力勾勒 (在山水画起) “如画”
批评贯穿中文学批评的条, 继西方相概念参照, 阐发中歌 “如画” 的形原理。
①② 朱自清: 《论逼真如画》, 《朱自清全集》 第3 卷, 江苏教育社, 1988, 第234 页, 第233 页。
- -
[收稿日期] 2019 05 07
[作者简介] 付骁,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文艺学。 四川成都 610039
124
论中国如画批评的历史形态与形成原理 文化广角
一、 历代 “如画” 批评的回顾
日著学者浅洋教授在著 《距离想象》 中基于中歌考察 “如画” 概念,
论概括如: 朝期 “如画” 用于建筑物和人物, 唐朝于山水画的起用于风, 形
“如画” 的风念。① 就是说, 画的母体是自然山水, 而人颠倒来用画来评山水。
, “如画” 是鉴赏家语, 批评术语。 遗憾的是, 浅洋教授没继续梳理的使用情
况, 转而去研 “中画”, 似 “如画” 在断裂限于风评。 据笔者考察, “如
画” 清开作通术语用于文学批评, 学者王维将升批评标准。 虽然暂没
直接据表明人用 “如画” 品评歌, 但在 “如画” 风念的渗了画评象,
如苏评王维 “中画”。 文学批评层的 “如画” “中画” 并无质区别, 者均在
“风如画” 念推的内涵一的批评术语。
文昌盛, 文人沿袭唐将风和山水画论的传统, 是画评的高峰期, 各种
的表述质均 “如画” 的原初或体形。 欧 “画画意画形, 梅咏物无形。
形浮意知者寡, 若如画” ( 《盘车》 ), 是说梅尧臣 “神似”。 看, “如
画” 是非常接 “如画” 的表述, 但并能视 “如画” 的原初形。 理是, 欧将梅
画相比的立足点在者都没停留在所写之物的外形, 和 “如画” 批评所强调的 “画意”、 “空
间意识” 等内涵并一。 画 《和画谱》 徽艺坛人士所著, 谈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