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纳米粒子体系中的近场耦合与SERS效应ViewTableofContents.PDF

钯纳米粒子体系中的近场耦合与SERS效应ViewTableofContents.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钯钯纳纳米米粒粒子子体体系系中中的的近近场场耦耦合合与与SERS效效应应 阮芳雄, 张顺平, 李志鹏, 杨志林, 吴德印, 任 and 徐红星 Citation: 科学通报 55, 2078 (2010); doi: 10.1360/csb2010-55-21-2078 View online: ttp://engine.scic /doi/10.1360/csb2010-55-21-2078 View Table of Contents: ttp://engine.scic /publis er/scp/journal/CSB/55/21 Publis ed by t e 《中国科学》杂志社 Article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氮化硅纳米粒子的量子限制效应 C inese Science Bulletin 38, 1054 (1993); Ag/TiO2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效应 C 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55 (1999); 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滞后效应 Science in C ina Series B-C emistry (in C inese) 33, 176 (2003); 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耦合的研究及其对理解近场光学探测的意义 C inese Science Bulletin 54, 2264 (2009);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聚合酶链反应 C 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 1190 (2005);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21 期:2078 ~ 2085 《中国科学》杂志社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钯纳米粒子体系中的近场耦合与SERS 效应 ① ② ② ①②* ③ ③ ② 阮芳雄 , 张顺平 , 李志鹏 , 杨志林 , 吴德印 , 任斌 , 徐红星 ① 厦门大学物理系, 厦门 361005; 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90; ③ 厦门大学化学系, 厦门 361005 * 联系人, E-mail: zlyang@ 2010-02-11 收稿, 2010-04-21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930703)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710028)资助项目 摘要 利用广义米氏散射理论(Generalized Mie)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球形钯纳米粒子二聚 关键词 体的线性光学性质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计算表明, 粒子间的近场耦合效应对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对的吸收、散射和消光光谱影响显著, 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峰的位置随粒子间隔的变 近场耦合 小而显著红移. 在耦合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共同作用下, 钯纳米粒子二聚体中“热点”位的最 米氏散射 7 8 5 6 过渡金属 大SERS 增强因子可达到10 ~10 , 表面平均SERS 增强因子可达10 ~10 . 通过对远场和近 钯 场的对比研究, 发现消光谱与粒子间的近场增强谱的谱型大致相同, 但消光谱的极值峰位 与 SERS 的最大增强峰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 这显示了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对远场和近 场的不同影响, 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关结果对揭示远场与近场的关联性及探索过渡金 属体系中表面增强散射的电磁场增强机理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金属纳米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光电性质使其在生 金属纳米粒子间的相互耦合效应而生成的 SERS“热 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表面增强光谱技术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