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目 录 3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1 前言 1
1.1 选题依据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及能量变化特点2
1.2.2 中老年女性骨量变化特点3
1.2.3 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及能量变化的影响4
1.2.4 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量影响5
1.2.5 能量消耗、体成分和 BMD 之间的关系6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8
2.1 研究对象 8
2.2 研究方法 8
2.2.1 实验设计8
2.2.2 数理处理1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1
3.1 研究结果 11
3.1.1 能量变化 11
3.1.2 体重和体成分变化14
3.1.3 骨密度(BMD )变化15
3.1.4 能量消耗与体成分变化的关系16
3.1.5 体成分变化与 BMD 变化的关系19
3.1.6 能量消耗与 BMD 变化的关系20
3.1.7 BMD 变化线性回归方程21
3.2 分析与讨论 22
3.2.1 运动与能量变化22
3.2.2 运动与体重、体成分的变化23
3.2.3 运动与骨密度(BMD )变化24
3.2.4 能量消耗、体成分变化和 BMD 变化之间的关系25
4 结论与建议 27
4.1 结论 27
4.2 建议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3
附录 1 34
附录2 35
附录 3 36
附录4 37
中文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运动组和对照组 1 年前后 BMD 和体成分的变化,调查绝经后女性日常
体力活动特征,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体成分、BMD 变化的关系,确定影响骨量变化
的能耗的参考标准,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从北京市4个社区筛选绝经后女性(平均绝经年限6.78±4.11年)60人,随机
分为运动组 30 人,对照组 30 人。采用美国 GE 公司双能 X 线骨密度测试仪,分别在
实验1年前后对受试者进行BMD及体成分测试;采用日本OMRON公司hja-350it加速
度计,对受试者进行1周体力活动能耗测试,计算日均能耗(体力活动能耗和1—8 MET
强度活动时间);采用膳食调查法,记录 1 周受试者饮食情况,并采用国家兴奋剂及
运动营养测试研究中心的《运动员及大众膳食营养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
能量摄入。
结果:
1年运动后,EG体重(BW)、脂肪量(BF)和体脂百分比(PBF)显著下降(P0.01),
肌肉百分比(PBM)显著升高(P0.01),FNBMD 显著升高(P0.05);CG 表现为 BW 显
L
著升高(P0.01),PBM显著降低(P0.01),FN 、FN 和WBBMD均显著降低(P0.05-0.01),
L R
L BMD 呈下降趋势(P0.05)。1 年运动后,EG 日均步行能耗(WEE)、体力活动能耗
2-4
(PAEE)、总能耗(TEE)及总能量摄入(EI)均显著高于CG (P0.05- 0.01);EG 表
现为能代平衡,CG能代失衡(EI低于TEE,P0.05)。EG日均步数、中等强度(3-6 METs)
及高强度(6 METs)活动时间显著高于CG(P0.01)。
△BW 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场馆媒体服务研究_张东红.pdf
- 大学生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_连期待.pdf
- 大学生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网前正手挑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_韩玲.pdf
- 递增负荷下不同运动训练时间对大鼠心肌p_jak2表达的影响_郝美岳.pdf
- 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及与赛队替补队员主要进攻技术的对比分析_潘笑玉.pdf
- 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_丁光福.pdf
- 对北京市顺义区高级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原树晓.pdf
- 对第八届残运会男子轮椅篮球各队进攻能力的研究_李涛.pdf
- 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特点研究_秦广阔.pdf
- 高中生与大一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现状及两者的比较研究_胡文博.pdf
- 快捷_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机能监控中的应用与分析_李海鹏.pdf
- 黎巴嫩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_Fares Faddoul.pdf
- 立足社区开展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典型研究_许昆昆.pdf
- 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核心部位肌群力量变化的影响研究_徐纪雷.pdf
- 临沂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刘杰.pdf
- 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分析_董冕.pdf
- 男子赛艇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测试时积分肌电特征的研究_田野.pdf
- 男子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_唐桥.pdf
- 男子铁饼运动员旋转过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分析_赵嵩.pdf
- 南通中学体育之研究_李丹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