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课-扬中外国语小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语文电子备课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陈述: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 目标细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2.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组长检查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读书指导,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读书达标。 3.能根据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句,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并能根据段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检查生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 那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三、检查生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1.认读生字词 谭千秋 洗漱 吱吱声 废墟 震撼 深凹 幽默感 诠释 坍塌 生死攸关 点名朗读,后齐读 2.默写,互批,订正。 ▲指导“漱、释”: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比较“踏”与“塌” ▲板演“凹”的笔顺:每位同学再写一遍。 3.画出“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4.大声朗读课文,同桌抽读任意一段,互相评价。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设计:完成《补充习题》 板块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 (1)浏览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句,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根据段意,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的经过) 2.交流检测: 段意和主要内容的概括要强调语言简洁。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板块三:感受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 一、出示学历单: ★★★★★课文理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突出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形象,作者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比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请分别用 、 和 到文中划出来,并各摘抄一句,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千秋?结合句中的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情分析: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 正面描写: 语言: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学生抓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谭老师舍己救人,无私爱生的崇高品质,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指名朗读2至7自然段,再次感悟谭老师高尚的师德。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 环境描写:谈谈环境烘托写作方法的好处。(如果把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 (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衬托谭老师的镇定和舍己救人的品质) 侧面描写: 思考:课文主要写谭老师,为什么却详尽地写了救援人员、学生、老师对谭老师的回忆呢? 预设: 1.救援人员的语言——“死死地护着”、“誓死护卫”充分体现出谭老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获救学生的语言——“飞身扑到”充分体现谭老师在危难面前反应迅速,当机立断。 一位老师的语言——“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充分体现出谭老师舍身救生,对学生的强烈无私的爱。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语言中饱含这怎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