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实验
沈阳药科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五、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三、实验流程 七、思考题
四、实验设备 八、报告要求
实验八 连续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连续流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含义及
其产生的原因;
2. 加深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的理解;
3. 掌握如何应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描述反应
器中的逆向混合情况;
4.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方法及其结果的处理。
二、实验原理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采用示踪响应法,即在反应器入口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
本实验采用脉冲法,在反应器入口加入一定量的示踪剂KNO3,在反应器出口处溶液电导率的变化,间接的描述反应器流体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分布的另一个统计函数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τ),即
二、实验原理
反应器出口测得的示踪剂浓度c(τ)与时间τ关系曲线叫响应曲线。由响应曲线就可以计算出E(τ)与时间τ的关系,并绘出E(τ)~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是对反应器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
式中,V 表示主流体流量,M 为示踪剂加入量,进一步整理可得,
二、实验原理
平均停留时间
对离散型变量
方差是和理想反应器模型关系密切的参数,其定义为
对离散型变量
无因次方差
二、实验原理
平推流反应器
全混流反应器
多釜串联模型
将一个实际反应器中的返混情况与N个体积相同全混釜串联时的返混程度等效,N称为模型参数,是虚拟值,并不代表反应器个数,大小可以由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
无因次方差
对平推流反应器
对全混流反应器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流程
五、操作步骤
(1)打开系统总电源开关,将电导率仪预热以备测量。
(2)启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先进入“管式反应器实验”界面,并键入实验条件。
(3)观察各反应器的电导率值,并逐个调零和满量程备用,准备开始实验。
(4)打开自来水阀门向贮水槽进水,启动水泵,开启管式反应器进水阀,调节水流量至10L·h-1,并保持流量稳定。
(5)点击电脑界面上“加样”键,通过电磁阀在反应器入口瞬间注入一定量的示踪剂KCl,然后点击“确定”键,开始采集数据。
(6)调节水流量至20L·h-1,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测量。
五、操作步骤
(7)关闭管式反应器进水阀,开启单釜式反应器进水阀,调节水流量至20L·h-1,并保持流量稳定。
(8)启动搅拌器开关,调整转速为200r·min-1,同时将电脑切换到“单釜反应器实验”界面,键入实验条件,重复步骤(5)。
(9)调节转速为300r·min-1,其他条件不变,重复步骤(5)。
(10)关闭单釜反应器进水阀,开启三釜串联反应器进水阀,调节水流量至20LL·h-1,并保持流量稳定。
(11)启动各釜搅拌器开关,调整转速均为300r·min-1,同时将电脑切换到“三釜串联反应器实验”界面,键入实验条件,重复步骤(5)。
(12)测试结束后,先关闭自来水阀门,再依次关闭水泵和搅拌器、电导率仪、总电源,记录实验数据,关闭计算机,将仪器复原,结束实验。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表1 管式反应器的数据记录与整理表
编号
水的流量 示踪剂量
水的流量 示踪剂量
τ
c(τ)
τc(τ)
τ2c(τ)
τ
c(τ)
τc(τ)
τ2c(τ)
1
2
3
4
5
6
7
8
9
10
…
n
∑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表2 单釜反应器的数据记录与整理表
编号
水的流量 搅拌转速
水的流量 搅拌转速
τ
c(τ)
τc(τ)
τ2c(τ)
τ
c(τ)
τc(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