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图中可以看出肺癌年龄死亡率有显著增加。 实线还显示死亡率到65~75岁时为高峰,然后又下降 图中红色的点表示:1896年这个队列出生的人,分别在48岁、53岁、63岁、66岁、73岁、77岁时的死亡率 将红色各点用虚线连结起来即为1896年出生队列的人群肺癌死亡率曲线,可以看出随年龄增加,死亡率随之上升,无下降趋势 1876年,1881年,1886年1891年到1896年的出生队列死亡率曲线还有什么区别? 从1876年,1881年,1886年1891年到1896年从中可以看出除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外; 出生年代越晚者,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愈快 表明这些出生者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时间可能更早,暴露量可能更大。 所以,出生队列分析更能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关系,并避免了横断面分析中高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假象。 两种分析方法的差异: 出生队列曲线 同一时间出生的人口在不同时点/不同年龄上的死亡率 优点:能更好的反应年龄与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 横断面曲线 不同年龄组在同一时点上的死亡率 缺点:不适用于分析慢性非感染疾病,不能显示年龄与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 (二)性别 因感染条件、生理条件、行为、职业差异等导致许多疾病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职 业 在劳动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致病因子导致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 医务人员-乙肝,丙肝,SARS 染料、橡胶、电缆制造业-----膀胱癌 矿工--石棉、砷、铬、镍-----肺癌 煤焦油和石油行业-----皮肤癌 (四)种族和民族 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考虑遗传、生理、风俗及卫生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黑人高血压性心脏病,白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五)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中,约45%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如,吸烟、酗酒、不洁性行为、长期静坐等 (六)其他 流动人口、负性生活事件等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时间、地区与人群----移民流行病学 观察某疾病在遗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民中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疾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环境与遗传主导作用判断 (P:发病率或死亡率) 1)P原居民≠P移民≈P移入地区居民 环境为主(胃癌) 2)P原居民≈ P移民≠ P移入地区居民 遗传为主(鼻咽癌) 小结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发病、患病、死亡) 疾病流行的强度指标(散发、流行、暴发) 疾病分布—三间分布(地区、时间、人群) 考一考 1.在描述时间分布时,常用术语有: 、 、 和 。 答案: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2. 疾病或健康的三间分布是从 、 和 三方面描述其分布特征。 答案:时间、地区、人群 3. 分析性研究有 和 两种主要的方法。 答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4. 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不同层人群中有不同的分布,最常见的人群分布有: 、 、 、 、 。 答案: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 死亡率应用: 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评价医疗卫生、社会发展水平 探讨病因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二) 病死率(fatality rate) 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三、描述疾病死亡频度的指标 病死率应用: 反映医生及医院的医疗水平 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注意: 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水平和医院治疗水平的影响。 在不同病死率进行比较时要考虑可比性,如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设备条件等。 (三) 生存率(survival rate) 生存率是反映疾病防治远期效果的一个指标。 通常指随访满n年(通常为1、3、5年)后,还存活的病人所占的比例。 三、描述疾病死亡频度的指标 生存率应用: 常用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慢性病的生存研究中。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或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四)潜在减寿年数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指某人群死亡人口中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人群寿命损失的大小,是反映人群疾病负担的指标。 三、描述疾病死亡频度的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应用 可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并比较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