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禁用人群] 禁用与慎用 *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可选定喘、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 *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天突等穴。 *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 *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 * 禁忌范围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苑惠清主任、儿科郑军主任,根据中医理论对“肺脏金气”特点的认识,结合《张氏医通》白芥子、甘遂、延胡素、细辛、麝香半钱,姜汁调涂膏肓、肺腧、百劳。消喘膏的组方,选择适合肺病发病特点的温热性、发散性、透皮性好的天然。中草药,同时兼顾考虑经济学优势的药物,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将甘遂、干姜去掉,斟酌功能配伍,结合药物加工配制,选用白芥子、百部、五味子等五味中药,形成了温阳化痰穴贴处方, 本组方药物具有芳香通络,芳香化浊、祛毒拔邪、醒脾透达使病邪有出路。敷贴中的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经脉的循行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原理,或输布于全身,从而使人体的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阴平阳秘。 温阳化痰贴属于敷贴疗法,如果用作三伏贴用,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在除个别医院用的是自治的三伏贴,比如广安门自制的消喘膏,也就是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外。大部分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都统一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就是我们一直用的“温阳化痰穴贴”。温阳化痰穴贴汇集经典医籍及古人的实践经验,由共同开展临床实验研究,并中医研究所药理室进行药理和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经过10年左右的临床和实验形成目前的确定剂型并以此申报院内制剂。2011年正式获得北京市药监局批准的院内制剂批号(京药制字z2011007)。至今应用于临床十余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今年穴贴是一袋子里三片,每次是6个贴敷点,所以每次两代,一个伏贴3次,也就是6袋。有些患者要求自己贴,所以不要多给或少给。 * 大家好 冬病夏治三伏贴 ——特色诊疗应用与禁忌 *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 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天人合一” “择时治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等治疗方法,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 *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 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一 可采用辛温药 ,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 ,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