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54
科學概念的指稱與投射
Reference and Projec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s
陳瑞麟
Ruey-Lin Chen
東吳大學哲學系
rueylin@mail.scu.edu.tw
中文摘要:
本文將論證,針對說明「科學語詞(也就是「科學概念」)和世界的關係」這個議題上,分析傳統的「指稱的因果理論」並不是恰當的理論,甚至「指稱」的觀念本身就是一個不適合的觀念,因為兩者都將面對難以解決的困境。『投射』(projection)的觀念才是更好的途徑,科學語詞和科學概念是透過「投射」而和世界建立一定的關係。
據此,本文首先討論「指稱的傳統」,重述帕特南、基契爾的「指稱的因果理論」,再加上最新版本:普西洛的「因果描述詞論」。接著,我們分別從「因果理論的內部困難」、「分類觀點」對上述種種「指稱的因果理論」提出批評。並顯示「指稱」觀念本身在說明「科學概念」上的不適當。
接著本文試圖提出一個科學概念的「經驗投射理論」,闡明科學概念的基本特性:經驗的可投射性。我們將以量熱學、熱力學、燃素理論等等實際的科學案例,來詳細論證下列五項論旨:
(T1) 科學概念具有「經驗的可投射性」,即心智將科學概念「投射」到世界,並建構可落實模型來印證它們。
(T2) 每一個科學概念都是透過一個分類系統和系統中的其它概念聯結成一個概念網路,它和其它概念的連結型態是其概念內容的一部分。因此,單一個科學概念的投射,總是預設了其所依賴的整個概念網絡的投射。
(T3) 每一個科學概念根據它在概念網絡中的拓樸位置、即它和其它概念的連結型態來決定它和現象的關係──換言之,決定它的投射型態。科學概念的投射型態有「基本範疇」、「種類」、「局部」、「模型」等等。
(T4) 科學概念所投射的對象,在被印證或被落實之後,科學概念(或科學語詞)才進而指稱該已落實的對象。
(T5) 同一個科學語詞出現在不同理論中將對應著不同的科學概念。這可以表為「科學語詞投射到理論」上。
關鍵詞:科學實在論、指稱的因果理論、投射、科學概念、科學哲學
Abstract
For the issue, what 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terms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the world, I’ll argue, in this article, the causal theory of reference in the analytical tradition isn’t an adequate one. Furthermore, the notion of reference in itself is even inadequate one, for it would encounter some unsolvable difficulties. But there is a more prospective approach along the notion of projection. I’ll claim some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terms or concepts and the world can be established through projection.
Accordingly, I’ll first discuss the tradition of reference by paraphrasing Hilary Putnam’s and Philip Kitcher’s versions of the causal theory of reference; besides these two, I’ll consider the most recent version of the causal theory, Psillos’ causal description theory, too.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causal theory will be examined and critici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internal deficiencies and from the view of taxonomic approach. And then I’ll further show why the notion of reference is inadequate.
A theor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4课 科技力量大 第1课时(课件)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pptx
- 急!错误号—2146827859如何解决&浏览器不能创建xml组件.docx VIP
- 外研版小学英语单词汇总(三年级-六年级).pdf VIP
- 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培训.pptx
- 单元语法和配套练习 Unit 4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pdf
- 川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节 《会讲故事的数据》课件.pptx VIP
- 常用化工设备标准规范.pdf VIP
- 单元语法和配套练习 Unit 3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pdf
- OTIS奥旳斯ACD5调试手册调试资料DAA29100AD_SUR_ACD5-77.pdf
- 股权转让协议担保.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