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五代时期福建书院述略
第26卷第8期
2010年8月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JournalofJilinTeachersInstitute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
V0lI26No.8
Aug.2010
唐?五代时期福建书院述略
金银珍
(武夷学院艺术系,福建武夷354300)
[摘要]一向被视为一块蛮荒之地,化外之境的福建,到宋代出现理学巅峰——闽学,一跃而成为全国
的学术文化中心,而这种跳跃的却是之前福建儒学家们努力积淀的结果.本文通过唐五代时期福建各
地书院的考察及其特征的论述,展示当时闽地儒学家们的风采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唐?五代;福建;书院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42(2010)08-0046-03
AReviewonFujianAcademiesinTangandFiveDynasties
JINYin—zhen
(ArtDepartment,WuyiUniversity,WuyishanFujian354300,China)
Abstract:FujianprovinceisthenationalacademicculturalcenterinSongDynastybecauseof
theMinSchool,whilethisareahasbeenconsideredasarawplaceforalongtimeinhistory.
TheachievementistheresultofthehardworkofpreviousConfucians.Throughtheinvestiga-
tionofFujianacademiesandtheexpositionoftheircharacteristicsinTangandFiveDynasties,
thisarticleshowsUSthepersonalityofConfuciansandtheirinfluences.
Keywords:TangandFiveDynasties;Fujian;academies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在
唐以前,经济文化极为落后,一直被视为一块蛮荒之
地,化外之境.而这一地区的开发首先是对中原的
开放,大批中原居民举家人闽,把发达的中原文化带
进福建,把落后的福建文明带动起来,至唐中叶,福
建文化进入前所未有的兴隆局面.福建文化在秦以
前,基本上是在与中原隔绝的情况下封闭式发展的
土着文化,其特征为”信巫鬼,重淫祀”;直到秦始皇
大军南下,才切断闽中土着文化孤独发展的进程.
随着闽中郡的建立,宏大的中原文化渐次渗人闽地,
福建开始卷入中华民族的发展洪流中.
一
,唐?五代时期福建书院概论
黄仲昭(143—15O8年)在其《八闽通志?学校
志》的开头部分,对福建兴学历程如此记述:”按旧
志,莆人郑露倡学于梁,陈之间,福人薛令之登第于
神龙之际,则闽人知学其所由来也远矣.”
黄仲昭所指”莆人郑露”,指南朝陈永定元年
(557年),郑露及其胞弟郑庄,郑淑从永泰移居莆
田,创建湖山书堂,首开莆田,乃至福建文风一事;
“薛令之登第”,指唐神龙二年(706年),福建第一进
士——薛令之(约683—756年)登第一事.
薛令之之前,福建应有一些学人,但史无记载,
也无法判断其水准.而薛令之这位开闽第一进士,
让八闽大地首次突破零功名的落后局面.考薛令之
族谱,其祖先是浙江温州人,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
才到闽东福安定居.薛令之之后,他的家族也迁回
温州,所以,薛令之中举,可以说是福建文化发展的
先声,也可以说是南渐温州文化对福建的影响.
史称”文章破闽天荒”的薛令之的出现,也在某
种意义上说明是时福建秉承中原重视儒学文化传统
了.儒学原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文化思潮,也是中
原文化的核心.福建原为闽越人居住区域,原本不
收稿日期:2010-06-O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书院”的阶段性成果(2008B121).
作者简介:金银珍(1957一),女,福建武夷人,福建武夷学院艺术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艺术史教学研究.
第26卷第8期金银珍:唐?五代时期福建书院述略?47?
懂儒学.随着中原民众的不断移人,加之朝廷在福
建等地提倡儒学的努力,终于在福建形成崇尚儒学
的文化氛围.唐代中叶,福建的儒学有相当的发展,
迄至唐末五代,福建的儒学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
宋代福建出现的理学巅峰闽学,实与唐代福建儒学
的奠基是分不开的.正如”惟昔瓯越险远之地,为今
东南全盛之邦”,福建这块八闽之地,到了宋代博得
“海滨邹鲁”之美称,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
心.在从蛮荒之地,化外之境向文教昌盛的海滨邹
鲁转变的过程中,在福建各地积极”倡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