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广州白瓷”驳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广州白瓷”驳证 成都文物二oo五年第一期总第86期 唐代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与此情况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和陶瓷生产有 关的文献材料,比前代大大增加.其中一些材 料为陶瓷考古工作者耳熟能详,如陆羽《茶 经》中的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 次,寿州,洪州次,以及李肇《国史补》中的 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 之,南卓《羯鼓录》所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 鲁山花瓷,等等.这些文献材料的真实性基 本上已得到了不断深入的考古工作的证实. 但是,也有一些材料并没有直接的考古 成果与之印证.如《唐本草》中关于广州白 瓷的记载即是如此.下面,我们结合现有陶 瓷考古的成果和相关的一些文献材料,通过 对《唐本草》广州白瓷的记载所反映的信息 的分析,尝试对该条文献的可信度提出自己 的粗浅看法. 硅酸盐学会所编《中国陶瓷史》中曾经对 此条文献有所提及,原文如下:唐代广州似 乎也烧过白瓷,唐李勋奉敕新修《本草》,玉石 部下品条:白瓷屑,平无毒,广州良,余皆不 如.日本中尾万三从日本仁和寺得到的《唐 本草》作:白瓷屑,平无毒,主妇人带下白崩. 30 止呕吐破逆血,止血水摩涂疮灭瘢.广州良, 余皆不如.① 《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国家药典.它由司空李勤领衔,太尉长 孙无忌,右监门府长史苏敬等二十多人参与, 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撰而成,历时 两年.为了编撰此书,动用了李勤,长孙无忌 这样的行政官员,当时朝廷主管医药的三个 部门也都有医药专业人员参加②,此书当是代 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医药着作. 如果现存《唐本草》残卷中关于广州白瓷 的记录,的确是出于唐显庆四年的原书中,对 陶瓷考古王作者来说,无疑得到了一条非常 重要的信息:广东是唐代南方地区的白瓷产 地之一.笔者于中医一无所知,对白瓷屑的 药效完全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可以推想:窑户 生产瓷器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人药,白瓷屑 作为药物的价值被人们发现,应当是比较偶 然的事情.此后医生将其用于医治疾病,对比 各地白瓷屑药效,进而得出广州良,余皆不 如的结论,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的. 如此说来,广东地区白瓷创烧年代的下限,还 应该在公元659年之前一些年头. 以上推论如属实,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匪 夷所思.与白瓷发源地——北方地区相隔千 山万水的广东,是否真的具备了在初唐时(甚 至有可能更早)制作白瓷的条件?烧制白瓷在 工艺技术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其白瓷制造 业又是如何发展和衰落的?这些问题,由于文 献阙如,唯有依靠田野考古工作来解答.遗憾 的是,到目前为止,广东地区还未发现生产白 瓷的唐代窑址.因此,广州白瓷暂时还是一 个不解之谜.如何在现阶段对其作一个尽可 能合理的解释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大致 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唐本草》所记符合史 实,广东地区在初唐已经能够烧制白瓷,而窑 址或者深埋于地下,尚未重见天日,或者早已 被毁坏,再也无法探知其面貌.但是,无论从 中国白瓷起源,发展的情况,还是从广东地区 现有的陶瓷考占成果来看,此种可能性都不 是很大. 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白瓷资料是河南 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中出 土的白瓷器③.虽然《中国陶瓷史》中提到湖南 长沙东汉墓中曾出土过疑似早期白瓷的灰 釉器;但因为是孤例,并无更多探讨.湖南 东汉原始白瓷的提法,也有许多学者表示赞 同④,不过还需要更多的材料来论证.白瓷在 国外还发现有更早的资料:韩国清州博物馆 收藏有韩国公州武宁王陵(人葬时间为公元 529年)出土一件白瓷灯盏,是中国产品@.白瓷 产生于北朝,这已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 到了隋代,北方白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墓中 出土的白瓷,虽然仍带有青瓷的特征,但是在 质量上比北朝白瓷已有显着改善.至于隋大 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白瓷则更 胜一筹.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成果,也证明了邢 窑在隋代已开始烧制白瓷.1982年5月,在内 丘与临城交界的贾村,发现了邢窑白瓷窑址 一 处@.邢窑考古队1988年至1991年对内丘 城关和临城祁村进行了试掘,在内丘城关,陈 留庄,代家庄,冯唐,中丰洞,北大丰,西丘等 遗址中发现隋代遗物,其中包括有白瓷⑦. 不过,北方白瓷真正成熟,白瓷产地不断 扩大,进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 是在唐以后.在唐代,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 口,经过正式调查和发掘的已经有十余处,计 有内丘邢窑,巩县大小黄冶窑,河北曲阳窑, 河南安阳窑,鹤壁集窑,陕县窑,密县窑,登封 窑,山西平定窑,浑源窑,陕西铜川耀州窑,安 徽萧县白土窑等.@ 那么,在唐代,以生产青瓷为主的南方地 区,白瓷的发展状况是如何的呢?经过查阅资 料,我们得知,唐代南方地区的白瓷生产,在 相当长一段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