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儿之石,攻经之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花儿之“石”,攻诗经之“玉” ——《诗经》教学的一点尝试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反映中国周代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它形象生动鲜明,文字朴素凝炼,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由兴盛到衰败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在有限的文字里透析出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毕竟《诗经》成文时代久远,在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理解、教师的讲授还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地方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民歌(西北花儿)作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其表现手法与《诗经》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民歌(花儿)导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能使语文教学得到有效拓展,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空间。 关键词:《诗经》 表现手法 民歌(青海花儿)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语文课程改革一直要求我们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常常被教参课本所取代,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体现在提几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几年来,我努力尝试古诗文教学方式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而体会最多的就是《诗经.氓》的教学。 《诗经》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许多诗篇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特别是其有鲜明的形象性,“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诗歌形式,奠定了其艺术成就,构成了这幅瑰丽的艺术画卷。“赋”、“比”、“兴”手法更是探索学习《诗经》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就不足以真正理解《诗经》的思想和内涵。 “花儿”是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民歌,是西北人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最好形式。“花儿”在西北倍受钟爱、广为传唱,无论是田间的阿哥、地头的小妹,奔走他乡的出门人,黄河泛舟的筏子客,都是“花儿”的创造者、传唱者。人们敞开歌喉、溢情漫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爱情的渴望、世俗的感悟,都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实是流淌于高原人民心中的歌。耳濡目染之后,高原学生的脑海里也储存有可观数量的“花儿”信息。我个人在认真分析“花儿”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后发现,《诗经》与“花儿”在表现手法上是非常一致的,两者都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氓》以及《诗经》中其他篇章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我进行了以“花儿”导入教学的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氓》这首叙事诗中“赋”是主体写作手法,同时了兼容了“比”、“兴”两种手法。在授课之前我用幻灯出示了西北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花儿《 马步芳修下的乐家湾》,并让会唱的学生吟唱。 《 马步芳修下的乐家湾》 马步芳修下的乐家湾,拔走了心上的少年。 哭下的眼泪和成的面,给阿哥烙下的盘缠。 把阿哥送到了黄河沿,眼看着逼上了渡船。 河里的浪头翻三番, 活拔了尕妹的心肝。 这是一首“时政花儿”。“时政花儿”一般都是对旧社会的批判、控诉和对新社会的歌颂。这首花儿用简短的话语叙述了女子为被征兵的丈夫准备盘缠和依依送别的不舍之情,反映人民群众对当时马步芳政权强行征兵的不满。在吟唱后,我让学生分析这首“花儿”的特点,并且告诉学生这种简单叙述的表现手法叫“赋”。 接着我又让学生各自说一首自己熟悉的“花儿”,其中学生说了这样几首: 《我像蝴蝶一转旋》 青枝绿叶莲花山, 尕妹活像个白牡丹。 我像蝴蝶一转旋, 端往牡丹心里钻 《有心把花摘一朵》: 大河坝里起黄沙, 尕妹长得像朵花。 有心把花摘一朵, 就怕刺儿把手扎。 《无题》 清湛湛的一碗水, 凉渗渗的我没喝。 多人伙里看下的你, 羞脸大了(者)没说。 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几首表现男女爱情的“花儿”写法。学生一般能看出其中的比喻句,如“尕妹活像个白牡丹” “尕妹长得像朵花”。随即再讲授“比”、“兴”的手法:这种写法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从表现手法上说叫“比”,写出了尕妹的美貌和主人公对尕妹的喜爱之情。而《我像蝴蝶一转旋》中,“大河坝里起黄沙”同“尕妹长得像朵花。有心把花摘一朵,就怕刺儿把手扎”没有联系;《有心把花摘一朵》中“大河坝里起黄沙”同“尕妹长得像朵花。有心把花摘一朵,就怕刺儿把手扎”也没有联系,在这里只是起到引起话题的作用。这种写法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兴”的表现手法。再看《无题》中的“清湛湛的一碗水,凉渗渗的我没喝”。这一句既起到引起所咏之辞的作用,同时暗含比喻,把尕妹比成一碗不敢喝的清水,写出了主人公爱恋女子却不敢靠近的羞怯心理,这就是典型的“比兴”手法。 “花儿”与我们的生活接触如此紧密,又如此易于理解。此时全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既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赋”“比”“兴”的手法有了直观深刻的理解,同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