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的等效分析方法 戴维南定理:若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u和电流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该网络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串联电阻支路,其电压源电压为uOC,其串联电阻为Rab,其VAR可表示为: 诺顿定理:含源线性单口网络,就其端口来看,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并联电阻的组合,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并联电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所得网络的等效电阻Ro: *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元件的阻抗 如果将元件在正弦稳态时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元件的阻抗Z,则有: *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信号的放大 放大电路的四种类型:电压放大、电流放大、互阻放大、互导放大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在输入正弦信号情况下,输出随频率连续变化的稳态响应。若考虑电抗性元件的作用和信号角频率变量,则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表达为: ?为信号的角频率,AV(?)表示电压增益的模与角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幅频响应;而?(?)表示放大电路的输出与输入正弦电压信号的相位差与角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相频响应 *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信号的放大 放大电路的带宽:横坐标采用频率为单位,纵坐标采用对数刻度,可得到电路频率响应的波特图 幅频响应平坦的的中间段称为中频区,增益下降3dB的频率点,其输出功率约等于中频区输出功率的一半,称为半功率点,高、低两个半功率点间的频率差定义为放大电路的带宽 * 电路分析基础 二极管的电路分析 二极管的模型符号及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在开关电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 电路分析基础 三极管的电路分析 三极管的模型符号及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三极管具有饱和、放大、截止三种工作状态,通过调整静态工作Q点,让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就可以通过电流控制来实现放大作用 * 电路分析基础 三极管的电路分析 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 电路分析基础 场效应管的电路分析 场效应管的模型符号及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场效应管栅极和沟道之间的PN结为反向偏置,即其输入电阻很高,同时噪声、温度特性等比三极管更具优势 * 电路分析基础 场效应管的电路分析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 电路分析基础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运算放大器的模型符号及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 电路分析基础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运算放大器的典型参数: 对于理想运放,由于A为无穷大,且输出电压uo为有限值,因此,uD=u+-u-=0,即u+=u-(虚短);由于输入电阻为无穷大,因此不论同向端还是反向端,输入电流为零,即i+=i-=0(虚断) * 参数 名称 典型数值 理想值 A 放大倍数 105-107 ∞ Ri 输入电阻 106-1013Ω ∞ Ro 输出电阻 10-100Ω 0 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平行双导线结构的传输线,其分布等效电路可表示为: * 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该电路的电报方程为: 若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为正弦形式U(z)ejωt、I(z)ejωt,则有: * 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计算可得通解: 将Z0定义为特性阻抗,有: * 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理想的无损耗、无畸变传输线,有r=0,g=0,则: 对于实际的传输线,一般有r=R,g=0,则: 因此,特征阻抗是频率的一个强函数,在低频情况下,R超过ωL,特征阻抗与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在高频时,ωL超过R,特征阻抗变得趋近于常数 * 阻抗匹配 传输线上的反射 当信号从传输线一端输入时,其中的一部分沿线路向下传播,该部分是频率的函数,记为输入接收函数A(ω): * 阻抗匹配 传输线上的反射 A(ω)的值由源端阻抗ZS和传输线特征阻抗Z0决定: 随着信号的传播,其受到传输函数HX(ω)的影响: 在传输线的远端,出现的是一个信号衰减的输出传输函数T(ω),T(ω)的值由负载阻抗ZL和传输线特征阻抗Z0决定: * 阻抗匹配 传输线上的反射 当T(ω)出现在传输线远端时,其部分会沿着传输线向源端反向传播,反射回源端的这部分记为远端反射函数R2(ω): 当反射信号传播回源端时,再一次被HX(ω)衰减,并被源端阻抗第二次反射,源端反射函数R1(ω)为: * 阻抗匹配 传输线上的反射 从源端被反射之后,信号第三次被HX(ω)衰减,再一次出现在远端,从而不断循环 最终传输线远端的信号总和可表示为: 粗略计算时,可忽略传输线的DC电阻,对反射函数进行简化,而在精确分析时,就必须采用精确的公式 * 阻抗匹配 传输线上的反射 * 阻抗匹配 控制传输线反射的方法 若传输线的传输参数HX(ω)是固定的,则可通过源端阻抗ZS来控制A(ω)和R1(ω)项,通过负载阻抗ZL来控制R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