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学前心理学陈国眉.ppt

  1. 1、本文档共2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学前期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 (一)被忽视型幼儿——那些体质弱、力气小、能力差、积极与消极行为都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不善交往的孩子容易成为被忽视的幼儿。 (二)被排斥型幼儿:那些体质强、力气大、不友好、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交往积极主动但不善于交往、缺乏对自己正确评价的孩子容易成为被排斥型儿童。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一、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行为 (一)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二)性别行为——是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一)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孩子能区分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二)3---4岁: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相符的偏差行为, (三)5---7岁: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哭;女孩要文静、不粗野等。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比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三、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岁左右时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表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四、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性别行为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三)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模仿的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五、男女双性化教育 (一)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具有双性化特征的人,有自信心、事业成功、原以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温和、文雅、愿意奉献。 (二)该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差异的教育,培养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人。 (三)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和智力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第四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同情),进而产生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 二、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一)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2、从理解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随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 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分离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 不同; 2、稳定的同一感——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自己形象地认识。“镜像试验”说明,15个月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对着镜子直接指出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出了自己。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 (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2---3岁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主要标志,经常会使用“我的”这个词,并逐渐地使用“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