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1 火灾发展与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线 火灾过程大体分为起火、火灾增大、充分发展、火势减弱、熄灭等阶段。 图6.12 火灾发展与人员疏散的时间线 (1)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Available Safety Egress Time) (2)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Required Safety Egress Time) 6.2.2 危险状态 火灾中的危险状态是指火灾环境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的状态。 (1)热辐射通量 (2)烟气温度 (3)有毒气体的浓度 (4)能见度 (5)其他因素 图6.13 在刺激性与非刺激性烟气中人的行走速度 (5)其他因素 6.2.3 安全疏散标准 6.3 人员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6.3.1 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即单位面积人员的数量。 6.3.2 人员的空间要求 单人所占的空间是人员活动的一个重要 方面。 6.3.3 人员移动速度 人员移动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人行走的距离。 6.3.4 人员流动系数 人员流动系数是在空间的单位宽度、单位 时间内能够通过的人数。 图6.14 人流密度对疏散速度的影响 6.4 火灾中人员特征与行为 6.4.1 人员特性对疏散的影响 人员特性包括一般人员特性和反应特性,其中一般人员的特性主要是人员的性别、年龄、亲属关系、占用特点等,反应特性则是主要体现人员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敏感性、反应力等。 人员的年龄差别是影响安全疏散时移动速度和对火灾反应灵敏性等的主要因素。 6.4.2 疏散中人的心理行为 6.4.3 火灾中人员的反应特性 1)察觉火灾迹象 不同的人对火灾迹象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别,年龄、性别、工作背景、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都可能影响人员的反应。 传统住宅中一般并未配置火灾报警系统,所以住宅火灾的察觉主要是通过人员对火灾产物的感知,以及其他人员警示。 2)确认火灾发生 图6.15 公共移动和休闲娱乐场所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行动前所需时间的概率分布 3)采取逃生行动 6.5 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 6.5.1 火灾探测所需的时间 6.5.2 疏散行动前所需的时间 6.5.3 人员疏散运动时间的计算 6.6 人员疏散模型 6.6.1 疏散模型的分类 模型的应用分类方法按照疏散模型应用特征,可分为优化类模型、模拟类模型和风险评估类模型。 信息传送给 EARTH。 图5.12 FDS应用流程图 ②EARTH(主处理模块):包含了主要的流动模拟程序,是软件真正进行模拟的部分,它需要用户在 SATELLITE 中对程序发出指令。 Fluent是世界领先地位的软件之一,它广泛用于模拟各种流体流动、传热、燃烧和污染物运移等问题。 5.5.6 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所指的可以是将概率模型和确定模型结合起来的火灾模型,也可以是格区 域模型、场模型和网络模型中2种或2种以上的模型结合起来的一种火灾模型,可以用来对一个较大的和较复杂的场所或建筑的火灾场景进行模拟和分析。 5.6 湍流模型 5.6.1 烟气流动基本方程 5.6.2 湍流k-ε双方程模型 (1)湍流流动的Reynolds时均方程组 (2)湍流粘性系数法 (3) k-ε双方程模型 5.6.3 大涡模拟LSE 大涡模拟LES基本思想是:湍流运动是由许多大小不同尺度的涡旋组成,大尺度的涡旋对平均流动影响比较大,各种变量的湍流扩散、热量、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及雷诺应力的产生都是通过大尺度涡旋来实现的,而小尺度涡旋主要对耗散起作用,通过耗散脉动来影响各种变量。 (1)大涡模拟LES的一般步骤 (2)过滤操作 ①均匀滤波器: ②Gaussian滤波器: ③谱滤波器: ④Cauchy滤波器: (3)控制方程的过滤 (4)Smagorinsky模型 6.1 安全疏散设计 6.1.1 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安全疏散是指人通过专门的设施和路线,安全地撤离着火的建筑或在一安全的部位被暂时保护起来。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6 人员安全疏散 图6.1 疏散楼梯靠近 电梯布置示意图 图6.2 不理想的疏散 楼梯布置示意图 ①疏散路线要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 ②疏散路线要做到步步安全。 ③疏散路线设计要符合人们的习惯要求。 图6.3 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不应变窄 ④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扰。 ⑤疏散走道不要布置成不甚畅通的“S”形或“U”形,也不要有变化宽度的平面。 图6.4 在人体高度内不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台阶 ⑥在建筑物内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⑦合理设置各种安全疏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