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4 水表 水表是一种计量用户累计用水量的仪表。 1)流速式水表的构造和性能 建筑给水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流速式水表。这种水表是根据管径一定时,水流通过水表的速度与流量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的。它主要由外壳、翼轮和传动指示机构等部分组成。当水流通过水表时,推动翼轮旋转,翼轮转轴传动一系列联动齿轮,指示针显示到刻度盘刻度上,便可读出流量的累积值。此外,还有计数器为字轮直读的形式。 流速式水表按翼轮构造不同分为旋翼式和螺翼式。旋翼式的翼轮转轴与水流方向垂直,如图2.25(a)所示,它的阻力较大,多为小口径水表,宜用于测量小的流量;螺翼式的翼轮转轴与水流方向平行,如图2.25(b)所示,它的阻力较小,多为大口径水表,宜用于测量较大的流量。 图2.25 流速式水表 (a)旋翼式水表;(b)螺翼式水表 流速式水表又分为干式和湿式2种。干式水表的计数机件用金属圆盘将水隔开,其构造复杂一些;湿式水表的计数机件浸在水中,在计数盘上装有一块厚玻璃(或钢化玻璃)用以承受水压,它机件简单、计量准确、不易漏水,但如果水质浊度高,将降低水表精度,产生磨损,缩短水表寿命,因此宜用在水中不含杂质的管道上。水表的规格、性能见表2.5、表2.6。 水表各技术参数的意义为: ①流通能力:水流通过水表产生10 kPa水头损失时的流量值。 ②特性流量:水流通过水表产生100 kPa水头损失时的流量值,此值为水表的特性指标。根据水力学原理有如下关系: 式中 HB——水流通过水表的水头损失,kPa; QB——通过水表的流量,m3/h; KB——水表特性系数; Qt——水表特性流量,m3/h; 100——水表通过特性流量时的水头损失值,kPa。 对于螺翼式水表,根据公式(2.2)及流通能力的定义,则有: 式中 QL——水表的流通能力,m3/h; 10——水表通过流通能力时的水头损失值,kPa。 ③最大流量:只允许水表在短时间内承受的上限流量值。 ④额定流量:水表可以长时间正常运转的上限流量值。 ⑤最小流量:水表能够开始准确指示的流量值,是水表正常运转的下限值。 ⑥灵敏度:水表能够开始连续指示的流量。 2)流速式水表的选用 (1)水表类型的确定 应当考虑的因素有:水温、工作压力、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幅度、计量范围、管径、工作时间、单向或正逆向流动、水质等等。一般管径≤50 mm时,应采用旋翼式水表;管径>50 mm时,应采用螺翼式水表;当流量变化幅度很大时,应采用复式水表(复式水表是旋翼式和螺翼式的组合形式);计量热水时,宜采用热水水表。一般应优先采用湿式水表。 (2)水表口径的确定 一般以通过水表的设计流量Qg≤水表的额定流量Qe(或者以设计流量通过水表产生的水头损失接近或不超过允许水头损失值)去确定水表的公称直径。 当用水量均匀时(例如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应按该系统的设计流量不超过水表的额定流量来确定水表口径;当用水不均匀(如住宅、集体宿舍、旅馆等),且高峰流量每昼夜不超过3 h,应按该系统的设计流量不超过水表的最大流量来确定水表口径,同时水表的水头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若设计对象为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在选定水表时,不 包括消防流量,但须加上消防流量复核,使其总流量不超过水表的最大流量限值(水头损失必须不超过允许水头损失值)。按最大小时流量选用水表时的允许水头损失值见表2.7。 水表选定后,可参照公式(2.1)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 3)电控自动流量计(TM卡智能水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改变用水管理体制与人们节约用水意识的提高,过去那种传统的“先用水后收费”的用水管理体制和人工进户抄表、结算水费的繁杂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方式与生活方式。因此,应当用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改变自来水供水管理体制的落后状况,故电磁流量计、远程计量仪、IC卡水表等自动水表应运而生。TM卡智能水表就是其中之一。 TM卡智能水表内部置有微电脑测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水量,用TM卡传递水量数据,主要用来计量(定量)经自来水管道供给用户的饮用冷水,适于家庭使用。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8。 2.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4.1 给水管道的布置 室内给水管道布置,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 (1)满足良好的水力条件,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力求经济合理 引入管宜布置在用水量最大处或尽量靠近不允许间断供水处,给水干管的布置也是如此。给水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短而直,尽可能与墙、梁、柱、桁架平行。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接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若条件达不到,可采取设贮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2)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生产安全 给水管道不能妨碍生产操作、生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