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粤东客家到台湾客家:一个蕉岭曾氏的家族史
客家研究辑刊 第 期. ,从粤东客家到台湾客家:一个蕉岭曾氏的家族史水
曾建元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台湾台北
本文以元末明初自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迁移至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蓼陂乡 今梅州市蕉岭县
新铺镇 同福村的客家曾裕振家族 年历史为经纬,藉由其族谱记录及传说,配合历史文献,疏
证出其中于清朝中叶陆续往返台湾进而移民台湾府淡水厅 今新竹县及桃园县 的曾亮寅支裔的
若干史事。以蕉岭曾氏的家族史为个案研究,可一窥客家民系在粤东以及台湾发展的状况,并可
对于中国大陆及台湾正史不备记载之处有所补充。
一
、前言
《曾氏族谱》是我研究的主要基础,家里所收藏的,是台湾曾氏宗亲会委托游有财主编,于
年 月出版的《曾氏族谱》,这是台湾曾氏的总谱,主要记载清代来自福建和广东的闽南与客家各
支曾氏移民的图谱,但进一步内容说明的谱牒则未收录其中。我家里原另有大伯父曾培芳于年整理的《曾氏族谱一 亮寅公派下》,这是我们前 世直系来台祖曾亮寅派下的族谱,内容有更
多关于我家族来台的记载,但里面却将我家族由曾参起算的曾氏太宗世系第 派唐朝的曾期达
到第 派元朝曾裕振之间数百年的系谱搞到别人家去了。根据正统族谱的记载,曾期达的孙子
第 派曾中彦因避黄巢之乱而进入闽西宁化石壁,这是我们这一系加人客家人形成过程的原因,
但《曾氏族谱一 亮寅公派下》则张冠李戴,可谓“离谱”。不过这一离谱情形怪不得大伯父,后来
我在客家族人曾杏芳给我的 年曾鸿瑞手抄《曾姓族谱》中也发现了同一个问题。这问题就出
在约当元朝末年时,有两个曾裕振家族几乎同时由福建宁化迁徙至粤东,很巧的是,他们都是第派,其中一个曾裕振字玉鸣,迁徙至广东省镇平县 时属程乡县,今为蕉岭县 ,他是我的祖先,另一
位曾裕振名佑孙,字志诚,度名法纲,则迁徙至广东省长乐县高竹园 今五华县华城镇万仔岗管
区 ,前人在抄谱时搞错了,把镇平的曾裕振接到长乐的曾裕振去了。这种疏忽就出在古代信息交
通不便,因而相关族谱数据无从比对查考,而身处当代的我们就没有这种问题。在家里所藏的这
两份族谱资料基础上,我逐年搜集各种有关曾氏的史料文献,也留意家族里的各种传说, 年
月,我获得博士学位后有了难得的一个清闲暑假,于是进入广东寻访。
月 日傍晚到了广东蕉岭,在新铺中学的退休教师、《蕉岭县志》总编辑林清水的热心协助
下,第二天一早蕉岭县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刘冬竹主任和江小宝副主任便为我联系了新铺镇
同福村的曾氏宗亲,在村子里绕了几下,找不到直系祖先的遗迹,后来等到刘冬竹联络上蕉岭县曾
氏宗亲会长裕振二十四世曾繁瑾,这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他带我到我的祖厝,算来历史已有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曾建元,男,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
本文曾在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于年 月 日假台大社会科学院行政大楼第一会议室举办之国际客家学研讨会
上宣读。年的镇平开基地下屋,屋里杂草丛生,结构摇摇欲坠,但正厅上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祖先牌位,
清楚地写着我直系祖先裕振十二世闻忠的名字。我也在曾繁瑾的家里看到他整理的族谱资料,他
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族谱都给付之一炬了。但他又提供了一个线索给我,即广州市
中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收藏有一部《武城重修曾氏族谱》,他靠着《武城重修曾氏族谱》才得以重
建他那一系的《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曾氏豫定公房族谱》。
来年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许济宇同学有事到广州,我请他帮我把与我有关的部份《武城
重修曾氏族谱》印回台湾,原来曾氏作为曾参的后人,贵为圣裔,为避免外人冒籍顶替,清代即有官
方支持修订的曾氏族谱传世,嘉庆年间由设在湖南宁乡的曾氏南宗族谱总局开始全国族谱的整
理,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收藏的,正是清穆宗同治十一年间出版的《武城重修曾氏
族谱》,而我的祖先曾亮寅就是在同治二年 开始举家移民台湾的,我在里面看到了关于他的
记载,之后他和他的后人就离开大陆。曾繁瑾又把他收藏的年蕉岭新铺裕振 世曾梓芳手
抄的《蕉岭县新铺镇同福夏屋豫中族谱》寄给我,另外又在新竹县新丰乡的客家族人裕振 世曾
杏芳处找到 年曾鸿瑞抄的《曾姓族谱》,基于以上的这些族谱资料,此外再根据族人的传说,
以及与有关的正史文献相互印证,我终于可以大略地勾勒出本家族由广东蕉岭到台湾的移民史。
传统治史者,皆太过于依赖官书国史,对于地方志、民间笔记、族谱、口述历史的重视较为不
足,正因如此,我把我这几年来研究整理的心得公诸于世,希望对台湾史的研究能提供一些补遗。
二、客家蕉岭曾氏
一 曾聂氏开基粤东
我的原乡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新方里。蕉岭县北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上
杭县,东南连广东梅县,西邻平远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