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液与非平衡液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和溶于生理盐水的胶体液可导致高氯性酸中毒,这是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受损和氯超负荷所致 平衡液中的离子配方与血液相似,因而酸碱失衡的发生率较低 大量补液时,应选择平衡液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类(质)、速度的管理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体温升高1.0℃→皮肤蒸发0.3L/d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容量异常 失血——送氧能力下降 失液——摄入不足、丢失过量 失血浆——烧伤 水中毒——医源性、肾功能障碍 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内环境紊乱,组织灌注不足,脏器功能障碍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分布异常: 细胞内水肿或脱水 组织水肿或脱水 低血容量或容量负荷过重 第3间隙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血液稀释或浓缩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毛细血管渗漏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完整性破坏; 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漏出到组织;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内液体随同漏出; 血浆容量减少 组织水肿形成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第三腔隙积液 是指除血管内液、组织液之外的潜在的体腔; 炎症反应导致体液屏障破坏,组织液漏出形成浆膜腔积液; 第三腔隙液体不参加体液代谢和交换,等同于体液丢失; 大量浆膜腔积液影响循环、呼吸功能; 危重病人的特点 器官功能障碍 代偿能力下降 液体失衡 内环境紊乱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液体管理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病例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加重1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III级、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HR 120次/分、BP 90/50mmHg 血常规:WBC 14*10^9/L 血气分析:PO2 48mmHg PCO2 110mmHg、Lac 4.0mmol/L 诊断:AECOPD、感染性休克 冠心病、心功能III级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病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10ug/min维持 Lac 2-3mmol/L左右 全身水肿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早期往往需要液体复苏 AKI发生率高 心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衰竭 ……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液体过负荷 Crit Care Med 2008; 36:S172–S178 Septic shock + ALI实施晚期限制性液体策略降低病死率 P0.001 病死率下降 早期充分液体复苏 晚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Chest 2009; 136: 102–109.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容量状态与容量反应性 容量状态是指患者的前负荷状态,可以通过反映前负荷压力和容量的指标进行评估 容量反应性,是前负荷与心功能状态的综合反映,扩容治疗后CO或SV较前明显增加(≧10%—15%),提示容量反应性良好 重症患者的特点 高龄 基础疾病多 器官储备功能差 病情危重,多脏器功能障碍 急性心脏事件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多巴胺5ug/kg.min维持 Lac 维持在2-3mmol/L左右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全身水肿 CRRT液体管理 如何进行液体管理 系统评估 方案制定 全程监测 随时调整 系统评估 评估内容 容量——是否存在容量不足或负荷过重; 循环——泵功能状态,血管张力、微循环状态; 呼吸——氧和状态、肺功能; 血液——血液氧输送能力; 组织灌注——有无灌注不足; 器官功能——有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原发病、基础病、及病情评估 评估和监测指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