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设计批评 设计与批评 ◎ 设计“disegno”一词,最早是作为一个艺术批评的术语,指合理安排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 ◎ “设计”概念发展到19世纪,已成为一个纯形式主义的艺术批评术语而广为传播。 ◎ “设计”一词本身已含有内省的批评成分。 批评对象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品。 ◎ 帕培勒克(Vickor Papernek)说:“几乎一切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设计。” ◎ 赫伯特·西蒙说:“设计乃是一切专业教育的核心。” 批评者 ◎ 设计批评者是指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 ◎ 批评者的批评活动可以诉诸文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 ◎ 用符号学的话来说,设计批评者就是设计符号的接受者。如果将设计品看作创意的符号复合体,它与接收端的人——观众或消费者,即构成了解释关系。解释者接收到设计所传递的信息,意味着将自己的符号贮备系统与设计的符号贮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Decoding),也就自然地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购买行为本身是一个显性的判断和结论。 ◎ 从深层来讲,设计包含着广泛的民主意识,设计批评者即消费者,通过有选择的购买活动表达了这种民主性。 批评者 ◎ 设计品绝对地依赖它的批评者。 ◎ 接受美学:1960年代兴起,认为一件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地位,并不是由它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观者的欣赏、批评活动及接受程度决定的。作品本身仅仅是一种人工的艺术制品,要被印入观者的大脑,经过领悟、解释、融化后的再生物,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前者是“第一文本”,后者是“第二文本”。第一文本如果没有经过接受过程,就没有实现自己。 ◎ 社会效果论:作品是独立的、主动的,观众是消极的,处于被动地位。 ◎ 接受美学与社会效果论的区别。 批评者 ◎多重身份 设计理论家、教育家、设计师、工程师、报刊杂志的设计评论员和编辑、企业家、政府官员等 。 设计师:社会性、时效性,设计师与设计批评者的身份在历史上就是紧紧相连的。 蒙狄尼:大量撰文为阿基米亚工作室摇旗呐喊,在任Casabella杂志编辑期间(1970~1976年)为“极端设计”(Radical Design)和“反设计”(Anti—design)发表了许多批评文章,随后又担任DOMUS杂志和MODO杂志(1976~1984)的编辑,80年代在消费主义和传媒方面也是活跃的评论家。 批评标准 ◎ 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 ◎ 实用性、机能性、安全性、耐久性、人因工程、独创性、调和环境、低公害性、视觉化、设计品质、启发性、提高生产率、价格合理、材质及其他。 ◎ 复杂性:时代、批评者、类型等 标准的历时性 ◎ 特殊时期:战时,建国后计划经济,邱吉尔的实用主义 ◎ 批评标准根本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意味着人们对设计要素的不同理解。人类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政治结构等多方面的重大变化,也使设计批评在每一个时期对设计诸要素都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 功能的变化:功能本来是具有共性、相对稳定的标准。然而,设计品的功能可能发生转移,同一设计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如金字塔、长城等。 标准的历时性 ◎历时: 工艺美术运动(工艺,悖论): 最先将设计的批评标准问题推向前台的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为机器产品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使工艺的价值延伸到了设计领域。 机器美学(功能主义、标准化、国际风格):机器美学在19世纪末已显出扶摇直上之势。最早接受机器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及它与建筑、设计和装饰的结果的,是两个美国人沙利文、赖特,两个奥地利人卢斯和瓦格纳,以及一个比利时人凡·德·维尔德。赖特在沙利文的基础上提出“功能与形式同为一体”。德意志制造联盟成立于1907年,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它的领袖穆特修斯,提倡标准化。 波普设计(雅俗) 后现代主义(生活、个性、感觉、消费者):文杜里已经将它诙谐地更改了一个音节“Less is bore”(少即是讨厌) 。 标准的历时性 ◎后现代主义 新设计:1980年代兴起,又名“新平面设计”或“新浪潮” ,是基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而引发的哲学反思,是对市场一体化、功能主义的反拨,宣扬将应用美术融于设计之中,使之“充满符号、引语、隐喻和装饰”。 标准:将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移到了过程和人,消费者的反应成为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设计的“消费者化”与灵活性已成为设计的必要特征和手段;文化学者作为顾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