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讲义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讲义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 世界卫生组织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 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一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型。 (2)皮疹 持续约3—4天。 (3)出血 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4)其他 约1/4病例有肝大,黄疸不多见。 2、轻型登革热 临床上类似流感,易被忽视。 3、重型登革热 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可在1—2天内死亡。此型罕见,但病死率很高。 4、并发症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最多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常规检查 2、血清学检查 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4、病毒分离 【诊断要点】 ? ?【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为主.a 高热者用物理降温为主。b大量出汗、吐泻者应及时补液。c 有出血倾向者,可用止血药。d 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20%甘露醇脱水,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 登革出血热 ?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特征为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个器官出血或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病死率高。 ?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临床上可分为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及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两型。仅有出血者为登革出血热,同时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激素 3、止血治疗 4、及早治疗DIC ?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体温过高 与登革热病毒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登革热病毒感染导致皮肤粘膜损伤有关。 3、体液不足 与高热、多汗、腹泻、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浆外渗有关。 (1)休息和环境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饮水,昏迷病人可鼻饲饮食。 (3)监测病情变化 a 、生命体征;b、神经系统症状;c 、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质、量的改变;d 、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4)对症护理 4、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登革热病毒感染导致出血倾向有关。 (1)观察出血倾向 (2)稳定病人情绪 (3)配合止血 【其他护理诊断】 ?1、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2、疼痛 3、潜在并发症 【保健指导】 ?1、采取预防措施 2、宣传登革热的有关知识 【预后】 ? 登革热为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在0.1%以下。 ? 六、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 ?【病原学】? HIV 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较为敏感,56度 30min、25%以上浓度的乙醇、0.2%次氯酸纳和漂白粉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紫外线、У射线不敏感。 【流行病学】? ? 1、流行概况 2、传染源 病人和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 3、传播途径 a、性接触传染;b、注射及血源传染;c、母婴传染;d、其他途径:应用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受精,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意外感染。 4、高危人群 【发病机制】 1、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免疫细胞受损表现为:a T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b B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c 自然杀伤细胞;d 单核-巨嗜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 2、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 a、病毒直接损伤;b、 非感染细胞受损;c、HIV感染干细胞;d、 免疫损伤; 3、HIV抗原变异及毒力变异的影响 4、HIV感染中协同因子的作用 5、主要病理变化 呈多样性、非变异性病变。包括: (1)机会性感染 (2)免疫器官病变 包括淋巴结病变及胸腺病变。 (3)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1、艾滋病分期 (1)急性感染期(I期)症状持续3-14天后自然消失。 (2)无症状感染期(II期)此期持续2-10年或更长。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III期)淋巴结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一般无自觉症状。 (4)爱滋病期(IV期) a、体质性疾病;b、神经系统症状;c、机会性感染;d、继发肿瘤;e、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2、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肺部 以孢子虫肺炎最为常见 (2)消化系统 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为常见,表现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 (3)中枢神经系统 a 、机会性感染;b 、机会性肿瘤;c、 HIV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4)皮肤粘膜 (5)眼部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血常规检查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