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讲义.ppt

清末新政讲义.ppt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奖励实业,想借此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却导致了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所有这一切,都走向了王朝预想的反面。虽然历史的效果往往不以人们的动机为转移,但新政的内容有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要求,即便它有着取悦列强、拉拢立宪派、打击革命派,欺骗、拂逆舆情的一面。 官制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军制改革,推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法律改革,开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先河;奖励实业,则直接促成了创办实业的高潮。 御史欧家廉的几句话“易私塾门榜即为学堂,改亲兵衣饰即为巡警,建一二洋式衙门,用一二留学生,即是崇奉西方”,来说明新政的有名无实,固然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况,但不是新政的全部。 THE END 《钦定宪法大纲》: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宗旨,不违“中国之礼教”,照“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则来实施的。 共有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 “君上大权”共有十四条,即: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4、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置。  5、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6、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军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7、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8、宣布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9、爵赏及恩赦之权;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能擅专。 10、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 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纷歧。 11、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12、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13、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14、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 所附“臣民权利义务”共九条,主要是: 臣民有合于法律命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可请法官审判呈诉之案件; 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 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 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义务; 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照旧输纳; 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同时,颁布了《议院法要领》共十一条,主要内容:议院只有建议之权;财政支出非与政府协议,议院不得废除删削;国家预算由议院协赞;议院只可指弹劾行政大臣,不得干预朝廷黜陟之权;所议事件,必须上下议院彼此议决后,方可奏请钦定施行,等等。 另外,《选举法要领》计六条,主要是实行限制选举。 评价: 《钦定宪法大纲》虽不是正式的宪法,但它却是制定宪法的根本准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是一个充满了清廷在君权问题上矛盾态度的文件,虽制定大权统于君上,但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制度上对以往君主的专制表示了否定,他赋予君主的权力与专制时代的君主权力是不同的。给臣民设定了一些权利,同时限制了部分君权。总的说来,它离宪政的要求还很远,但在中国宪政历史上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首先,君权要受宪法的约束。改革之初,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即说:“宪法一立,全国之人,皆受治于法,无有差别。” 《宪法大纲》序言道:“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法也,为君民所共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明确规定君主也要遵守宪法。 其次,规定三权分立原则。《宪法大纲》序言对国家政体和君主权力做了如下概括:“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