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輕人的性觀念 中山大學電子報逸報於2003 年的調查 「能接受和情人最親密關係」的問題,有高達4 成點9 的學生選擇「性行為」 有5 成1 的學生「會向情人表達性慾望」 學生社群網站「優仕網」所公佈 近半數的六、七年級男女認為交往1 至6 個月內即可發生性關係,其中男性有3 成覺得不 到1 個月即可發生性關係,更有2 成認同一天內發生性關係。 年輕人的性觀念 汎亞人力銀行公佈的「職場F 世代戀愛調查」﹝引自東森新聞報,2003年﹞ 多重性伴侶: 有2 成5 受訪者接受「戀愛對象與發生性關係對象不一定相同」的觀念 14.38%左右的受訪者擁有多個性伴侶 年輕人的性觀念 《讀者文摘》於2003 年8 月9 日公佈的 「兩岸三地青少年性愛觀」調查 台北的年輕人有1成認同出賣肉體賺取金錢、1成4 贊成一夜情,以及1 成2 同意先有性再有愛,其比例皆屬三地之冠 結論 在浪慢愛的包裹之下,其實具體展演的常是性別權力關係的不對等,例如在約會時雙方是否同時擁有性自主、擁有追求愉悅的權力與權利。 初步的性別平等的親密關係形貌:「女性主義者想要有新的選擇:要保持單身,但不因此被人憐憫,也不被視為怪胎;想要享受婚姻的親密感,但不必為丈夫或子女而白頭偕老;想要子女也可,不要也無妨。」-(美國婦女史話) 謝謝指導/討論 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 史坦堡(Sternberg):從愛情的三元素定義「親密關係」是指互相扶持的情感,以及在愛情中表現溫馨的行為,包含誠實公開的溝通、分享、愉悅共處與對彼此的重視。 精神分析學家:沙利文(Sullivan)指出親密關係的特徵是個人對他人的需要極為敏感,亦能確認對方的個別價值。親密關係不一定要有性關係成分的存在。 羅傑茲(Rogers):「親密關係應包括開放性的感情溝通,接受對方為有價值的個別個體且有深刻同理心的瞭解」。為了彼此有深度的參與,個人必須有勇氣表露真實的自我。 浪漫愛的迷思 社會的常規如何影響我們的感情經驗: Weedon (1987 ) : 「父權」所指的是「將女性的利益擺於男性利益之下」的一種社會文化建構男女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這種權力關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所不在,如婚姻中對男女不同的角色期待、性規範的雙重標準等。 尋找可靠的白馬王子 異性戀的慾望法則,對男人和女人有著完全相反的影響。對男人而言是:第一,要盡量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能力、有知識、有權力、有資源、有社會地位的人。 第二、慾望那些比自己弱勢、能夠「壓得住」的女人。 女人則是:第一,要提醒自己不能太強,要在生活或工作中留下一些破綻,為男人製造展現雄風的機會。 異性戀的慾望法則 第三慾望那些學歷、賺錢能力、家世背景都比自己好的男人,因此,異性戀愛情裡容不下有權力、有能力的女人。 在父權架構下,異性戀愛情對男人而言,使他變為統治者,變成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正港男人。 異性戀愛情對女人而言,卻使她成為被統治者,變成一個小鳥依人的真正女人(張娟芬,1999 :48-49 )。 異性戀中的慾望法則(男強女弱)把這種壓迫關係浪漫化、情慾化,使的女人對於不如意的異性戀關係,有超強的忍受力,而阻礙了女人其他社會角色的發展(張娟芬,1999 :54 )。 Christian- Smith (1990 )指出看似純真浪漫的羅曼史,背後隱藏著男女不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因為其存在私人的感情世界中,而不易被察覺。 親密伴侶關係的實存vs浪漫愛的再現 Daly 認為:當愛情一旦被剪裁、包裝成羅曼史出售,女性就很容易被愛情的幻象所蒙蔽而無法觸及它的真實面貌(刁筱華譯,1996 :189) 黃貞蓉(2005)的研究:受「性腳本」之影響,男孩將性與愛分離,女方卻是表示要兩人相愛才能發生性關係。 媒體所呈現的「美好的性」和「現實生活中的性」是有落差的,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浪漫。 羅曼史的性別迷思 Christian-Smith (1990)分析34本羅曼史內容,有三種文化主題一再出現在小說的情節當中: (1 )浪漫愛符碼 (2 )性慾的符碼 (3 )愛美的符碼 羅曼史的性別迷思 羅曼史的性別迷思 鍾佩怡(2000 ): 「女人以忠誠換得幸福」、「追求異性愛使女人獲得成長及社會認同」 「二元對立的性與情慾」 「被合理化的約會強暴」 以「男性眼光」為魔鏡的美貌情結 「浪漫愛的商品化」迷思 用消費來證明真愛、將商品包裝成情愛的象徵。 「愛情」成為新興的消費、休閒文化,也間接成就了一系列的「愛情產業」一包括婚紗照、喜餅、鑽戒等。 「花錢買芳心」就成為人們親密關係中重要的成分與儀式。(游美惠、林恰吟,2002) 身體、親密關係與性別教育 浪漫愛中的暴力(精神與肉體) 性自主與身體自主 避孕的性別政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