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书法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竖的应用 竖的应用 悬针竖一般用于字末,垂露竖可通用。 撇 撇的特点: 斜撇:舒展飘逸、斜势呈45°,长撇又称为掠法,书写时如 人梳理长发。 竖撇:上半段如竖画,下半段如斜撇。 平撇:直短、斜度较小,左低右高如同横的斜度,形态如鸟 的喙部。 撇的应用 斜撇多用在字左: 人、左、木、大 竖撇多用在字左、中: 月、周、大、夫 平撇多用在字头: 千、兵、禾、我 捺 捺画的形态与种类 一波三折明显 平中带斜 头轻尾重 平捺的写法 逆(顺)锋起笔后平走,下转笔逐渐加重再向右行笔,尾部加重,然后徐徐提笔出捺脚,做到捺脚上平下方 点 (上为左点、右点;下为长点) 点的特点 卫夫人: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点又称为“侧”,说明其斜势与动感。 点画的形态特点是:头尖尾圆、背凸腹平,左顾右盼如传神的眼睛,“圆侧有神”。 点在字中的位置和态势不同,分别能起到统率全字,均衡对称,稳定重心和显示精神的作用 点的运用 三点水的写法: 1、三点呈弧形,对右成环抱之势。第二点左移半身。 2、三点间距,上紧下松。 3、第三点为点提,注意其笔法与方向。 提 “提”是一个呼应笔画,是向右上挑出的一种笔画,又叫“挑画”。很像右尖横或反向的短撇,也像刺刀,刚健有力。当独体字变为偏旁后最后一笔的横变为提画,其优势有二:一是让空间,二是增强联系。 如:“王、土、正、子”等字变为偏旁时,横画成提。 折 横折:先写横至尾部,提、顿笔后写竖画,双棱要突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尾部左下轻挑后右下顿笔,顺势写横。 撇折:先写斜撇,顺势往右下出反捺(长点),呈单棱的形态。 钩 钩的种类 钩画主要为:横钩、竖钩、斜钩、竖弯钩、卧钩等。 钩的写法 “钩”可看作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主体部分,二是出钩之处。钩的形态与方向是关键。 横钩:先写横,至尾处顿笔出钩,方向指向字心,如鸟视胸。 竖钩:先写竖至末端蓄势,然后向左上出钩。 斜钩:又称戈钩,直中带弯,有“重——轻——重”的变化,向外偏上出钩,弹性力度较强。 带斜钩之字较为难写,故自古皆以此为考核书写水平的重点,有人以为写好“家、鳯、飛” 等字便可表明书写之水平。 唐太宗曾有写“戬”字不成让虞世南代笔之典故。 竖弯钩:又称“浮鹅钩”,因其形似故名之。先以竖的笔法行笔至弯转处需保持中锋用笔此处较细,继续向右行笔并弯转成鹅卵形,出钩方向为竖直向上。整体节奏有重轻重的变化。 卧钩:又称“心钩”,尖锋入笔由轻到重,弯转呈1/3圆弧,钩指向圆心方向。 ● 神仙起居发帖杨凝式 ● 夏热帖 宋代书法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徽宗 ● 宋代书法 花气熏人帖黄庭坚 ● 赤壁赋 苏轼 元明清书法 赵孟頫 沈周 祝允明 文征明 唐寅 董其昌 王铎 何绍基 康有为 ● 元代书法 汲黯传赵孟頫 ● 洛神赋赵孟頫 ● 草书尺牍 康里夔夔作 ● 临神仙起居帖 鲜于枢作 ●明代书法 大行书七言诗轴 文征明作 ● 唐寅落花诗 ● 狂草书 祝允明作 ●滕王阁序  王宠作。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 ● 唐宋诗卷 宋克作 今草 ● 王洗烟江叠嶂图跋 ● 清代书法  石鼓文四屏条   清末吴昌硕《石鼓文四屏条》之三、四,恣肆纵横,用笔圆厚苍劲,老辣深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 行书七绝诗轴 从康有为的这件行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运笔全无章法,皆从碑出,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转折之处常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近代许多书家受他的影响。 ● 篆书扇面 清 赵之谦书 ●行书临河序册 清代 “八大山人”朱耷行书 ●四体帖(一)(清·邓石如) ● 草书诗轴 清傅山草书。 傅山的草 书正是在王铎草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在书法上有一 段著名的论断: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第二章 执笔和用笔 五字执笔法 擫,指大拇指第一节的内腹斜而仰地贴住笔的靠身一侧。 押,指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贴住笔的外侧。 钩,指紧贴着食指的中指用第一节或第一、二节弯曲处钩住笔的外侧 。 格,用无名指抵住笔管,配合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既使笔基本平衡,同时又使运笔更加灵活。 抵,指用小指自然地顺势拖住无名指,从而使五指作用于笔时能更加协调,使力量达到均衡。 五字执笔法 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 用笔 藏锋落笔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