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結社自由 集會是一群人一時性的集合,而結社則屬一群人永久性結合。我國憲法第十四條結社自由之規定,乃在使人民利用結社之形式以形成共同意志,追求共同理念,進而實現共同目標,為人民應享之基本權利。結社自由不僅保障人民得自由選定結社目的以集結成社、參與或不參與結社團體之組成與相關事務,並保障由個別人民集合而成之結社團體就其本身之形成、存續、命名及與結社相關活動之推展免於受不法之限制。 肆、自由權的保障與限制 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換言之,為了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與增進公共利益,國家可以透過法律限制之。 平等、自由權 平等權 壹、不平等之起源 一、德國社會學家Dahrendorf對於不平等的起源做了以下結論: (1)人與人等級差別一定存在於人群社會中; (2)由於不平等是從規制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社會強制力,處身於不利地位者必然反對這種不利的強制力量或執行者,故此階層化體系連同規制和體制化的權力結構,最後都會自取滅亡。 (3)每個階層化體系都會孕生出一批反對它的人而埋下自毀的種子,人類社會既不會完全廢除不平等,也不會完全安於不平等; (4)社會不平等之存在本身,也是人類邁向自由的推進力量。 二、Dahrendorf在思考不平等的問題後,提出四種不平等的類型: 其中與個人有關的是(1)種類的自然差異,差異在樣貌、性格和利益興趣;(2)等級的自然差異,差異在智力、稟賦和能力。 關於社會方面,有(3)社會分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指出等級地位方面基本上是平等的,只是功能不同而已;(4)社會階層化(Social stratification),指在財富和名譽上所顯現出來的社會地位等級 貳、平等權的意義 一、今天,則認為人類社會既不會完全廢除不平等,也不會完全安於不平等。「完全平等的社會」的觀念不只不切實際,甚且非常可怕。因為平等意味同等的意思,但放諸人事萬物,同等顯然非物質之本態,因為「沒有兩個人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完全相同的,他們甚至生而不平等的」。 二、平等思想的淵源,雖可追溯至希臘思想,及「神之前的平等」,但是直到近代,始確立平等原則乃是國家與人民的應有關係之根本原則。 1776 年的美國獨立宣言及1789 年的法國人權宣言中,都言及『人生而自由平等』,此種強調人類平等原則乃是一種自然權利。因而受到高度注意,之後,透過法的形式予與保障,廣泛被納入各國的成文憲法中。自是憲法中所謂平等,乃指法律上之平等,而非指人民各個天賦才力之平等。 參、平等原則與內涵 平等不是一種齊頭式的相等狀態,而應該指的是機會的平等,亦即人人有相同的權利去追求各種利益與價值。即羅爾斯(John Rawls)主張的「每個人都平等享有彼此相容的最大基本自由」。不過機會平等仍不足以提供平等的平台,因為社會上,往往有些人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權力去獲取諸般的利益價值;而另外一些人,因種種條件的限制,無法獲得應有之利益價值,形成在社會上與經濟上不平等。因此對於相對弱勢者,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有必要以不平等的方式來達成實質的平等。平等權的內涵及原則有下述幾點: 一、法適用平等與立法平等: 1. 「法適用平等」: 所謂「法適用平等」也就是法律適用的平等,其拘束的對象是行政及司法機關,要求行政機關執行法律必須遵守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所謂「不得為差別待遇」,也就是要求執法者對於「相同案件,給予相同的對待,不同案件應不同對待」。 2. 「立法的平等」: 指立法內容有違反平等原則,牴觸憲法原則,則依憲法一七一條第一款規定:「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平等原則非僅限於法律執行的平等,如果法律本身之規定不符合平等原則,將無法真正落實保障平等原則。 如釋字第457號解釋對於行政院退除役關官兵委員會規定,榮民農場上之土地與眷舍僅限於兒子始能繼承分配,排除女兒之繼承權,認為係明顯違反平等原則 二、絕對平等與相對平等: 1. 「絕對平等」: 絕對平等指的是因此不計人類各種先天上以及社會屬性上的差異,而視為一律平等。然而絕對平等對於政治社群生活運作的秩序有其無法克服的難題,因而難以形成實定法的共識。 2. 「相對平等」: 相對平等則主張,人類在本質上平等,因此基本上應受法律平等待遇,但存在有因個人特性的種種差異時,此種基於事務本質的不平等在立法上亦應適度考量。例如,基於事實差異所做的差別待遇,法律給予老、弱、殘廢、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等社會弱者較一般人要好的待遇,自不違反平等權之原則。 三、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 1. 「形式平等」: 所謂的形式平等是指法律待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