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 技术原理:某些纳米固体在较宽的频谱范围对电磁波有均匀的吸收性能,几十纳米厚的固体薄膜的吸收效果与比它厚1000倍的现有吸波材料相同,美国研制的纳米隐身涂料超黑粉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达99%。 B-2 通体乌黑,无机身、无前翼、无尾翼,又喜欢在若暗不明的 夜空出没,象“黑色幽灵”。 该机长约21米,翼展52.4米,高5.1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居代表 性的隐身兵器。 海湾战争中的纳米技术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战斗机表面包覆了纳米材料(纳米材料,Al2O3、TiO2、SiO2、Fe2O3纳米的硼化物、氮化硼,碳化硼及其复合材料都是隐身材料),吸收宽频带的微波,可以逃避雷达的监视,而伊拉克的军事目标没有这种设施,失效惨重。美国又研制了纳米磁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光发散效应,改变光传播方向,达到扰乱敌人探测的目标。 应用:用纳米吸波材料涂在战略轰炸机、导弹等攻击性飞行器的表面,能有效地吸收敌方防空雷达的电磁波(B-2隐身轰炸机表面的涂层中就含有纳米材料); 将纳米粒子添加于发烟剂中,能对阵地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与土壤混合可遮蔽地下指挥所等重要军事设施。 F-22已经成为美国空军在21世纪的主力制空战斗机,能携载8枚空对空导弹,并具先进航空电子传感系统,大大提高了飞行员对周边环境的认知能力以及在被敌方发现之前跟踪、攻击敌机的能力。这种战机还具有较强的地面攻击能力,可在超音速飞行的情况下精确投掷卫星制导炸弹,其速度更胜其他战斗机。 纳米飞机 纳米飞机的机身尺度将在几毫米至十几毫米,其发动机体积仅为千分之五立方厘米。其发射方式可以有多种:手投掷、弹药发射升空和大型飞机携带升空投放等。 由于能耗低,它可以连续飞行数天,通过机载摄像机、电脑、激励器、传感器、GPS定位装置、信息传输通道等,将战场信息传给作战指挥中心。纳米飞机一旦投入战场,将使战场敌对双方的较量更加扑朔迷离。预计在2020年纳米飞机和纳米导弹将进入实战。 纳米炸弹 纳米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将大幅度减轻重量,使弹药的可靠性能和储存时间提高10倍以上,同时将增加子母弹的装药量。运用结晶硅制成的一体化纳米机器,能够抵抗强大的加速力和冲击力,适合做炮弹的信管。美军目前在研的一种“灵巧炸弹”引信上装有微型导航控制系统,控制器件的机械尺寸已达到微米级。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认为“灵巧炸弹”的命中精度将提高10倍。 美国和以色列目前正在联合研制针尖的1/5000大小的纳米炸弹,可以炸毁生化武器中含有致命炭痕孢子体的病毒。 潜在的危险?? 纳米技术仍像其他技术一样,是中性的,纳米技术既可以被善用也可以被恶用:如果纳米机器人忘记停止复制怎么办?如果没有某种内在的停止信号,那么灾难是即可能发生的。 快速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扩散的速度可能比癌细胞还要快,从而会排挤掉正常的组织;失控的纸张再生纳米机器人可能将世界上的图书馆都变成瓦楞纸板;食品制作纳米机器人则会将地球的整个生物圈变成一块巨大的面包。 潜在的危险?? 纳米技术专家并不排除这种危险,但是他们相信能够应付。一种想法是对纳米机器人的软件进行设置,使机器人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复制之后自行毁灭。 另一种想法是设计只在特定环境下工作的纳米机器人,比如仅存在于高浓度有毒化学物质环境中的毒物清洁机器人,一旦离开有害环境便处于休眠状态。也可以制造一种当周围出现太多的同类时会停止复制的纳米机器人,这也是大自然用来控制细菌生长的方法。 纳米黑客? 纳米时代也许会出现纳米黑客,他们会制造出纳米罪犯危害人类,但科学家也有对策,他们会建立一种纳米技术免疫系统,可以制造纳米警察制服纳米罪犯。由于纳米计算机的高度发达,破译密码易如反掌,网络安全将受到严峻考验。但科学家可使用基于纳米技术的量子通讯,提高保密性。 纳米黑客还可能运用纳米装配机轻而易举地装配包括信用卡在内的任何东西,令人真假难辨。但是人类有能力控制纳米技术的应用,就像IT技术中虽然有网络黑客,但网络技术仍在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There’s still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PM2.5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