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好讼的成因 1、官吏差役的拖沓 直隶怠玩之习,相沿已久。每逢三八告期,或委典史收状,或由承发房将呈词送交门丁。门丁积压数日,送交幕友。幕友拟批挂榜,而本官尚不知呈中所告何事。至判阅稿票时任听丁书主政,按照呈内姓名,全数差传,不敢删减一名。甚至经年累月,未尝坐堂讯问。两造破家荡产,求息讼而不能。——曾国藩:《直隶清讼事宜十条》,收入葛士浚编:《清经世文续编》卷十六“吏政一”,清光緖石印本。 2、情理断案的弊端 学界争论:清代民事审判是否属于依法分清是非、保护正当权利拥有者的审判? 滋贺秀三:调停说 VS 黄宗智:审判说 汪辉祖:“盖听断以法,而调处以情。”——《学治臆说》 无论是审判还是调停,情理因素在其中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婺源的例子:田源何氏与炉里庄吴氏的坟山纷争 事实:吴氏盗葬何氏坟山。 知县堂谕:谕令吴六指勒限一个月,赶紧起扦。不许再事宕延,致干提究。并准如所请,劝谕职员何云汉念其家贫无措,帮贴扦塟钱二千文,以示体恤。 情理断案合理的一面是同情弱者,照顾弱势群体。不合理的一面是人们的正当权利得不到全面的保证,法律信仰无法形成。而且容易引起好讼之风,正所谓“种肥田不如告瘦状”。 3、缠讼滥讼的伎俩 诉讼的技巧和策略:十状九谎 例子:清代婺源的河坝诉讼 蚺城士绅诉状中的造伪: 乾隆二十二年九月某日呈状:呈为公吁建碣,凝秀孕灵,功垂不朽事。(风水)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呈状:呈为事关城池,重修非创。公吁核详,永固金汤事。……讵东、北沿河地方,向有宵小,惯带私盐,贩略人口。潜伏小舟,顺流出境。深恐碣成,易于盘诘。(治安) 事实:有风水的考量,更多的是商业利益的驱使。 4、恐吓对手的花招 例子:詹氏与余氏盗砍杉木纷争 康熙三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余乌兄弟盗砍詹氏后龙山杉树,被捉。→九月十二日,詹元相投约,保长余汝祥(余乌之叔)唆使不调处。 →九月二十七日,下邑投状。 →二十九日,批出。十月初一,将原词付余汝南兄。 →十月初二,大汜约保具帖接伯及身与枝弟酒。 →十月初三,中人送银六钱、禁约一纸求和。汝祥犹恃蛮不理,故本家犹不甘处。 →初五,早起下邑(投状)。 →初十,大汜余亦美兄、汝南兄阻住下面不进。今二人至本家,力求允之调息。——詹元相:《畏斋日记》 五、厌讼、好讼之启示 1、诉讼不可耻,也并不可怕,民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比用拳头好。 许怀林教授指出: (宋代)诉讼成风,由一种司法行为变成社会风尚,这是历史的进步,是好事。好在官与民处于同一个“游戏规则”之中,官守法,民知法,社会有条不紊,是“易治”。 方志远教授认为: 好讼“刁民”应鼓励。因为,“刁民”懂得维护自身权益,懂得有理有节、有勇有谋地与腐败官吏作“斗争” 。“刁民”的出现实质上是一种进步,它们尚温和而不是暴力。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使民知法;规范司法部门的行为,使民信法;简化诉讼程序,使民用法。 2、好讼、刁讼应遏制。 以法律为工具、以诉讼为手段谋取利益、祸害他人也是社会恶行之一。 弊害之一:祸害良善。 饿杀莫做贼,气杀莫告状。夫贼者,害人之名;人而为贼,乡评之所不齿、国法之所不容,贱恶极矣。而谓告状者似之;亦以告状之人,虚词架陷,败人名节、倾人身家,与贼无别。事异情同,所以深著其害,而重以为戒也。 弊害之二:坏人心术。 弊害之三:浪费资源。 3、明清乡村纠纷的调解方式值得借鉴。 明清乡村纠纷的调解方式有两大优点:其一,化解矛盾,消弭仇恨;其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诉前调解机制——培植政府、司法机关之外的民间调解组织,完善民间解纷机制。 民间调解可能会兼顾法律和人情,不可能如法院判决那样精确,但大致应当以法律为准绳,和稀泥式的调解、过分依赖调节者社会威望式(权力)的调解,无助于法律信仰的形成,反而会加重对权力的膜拜。 谢 谢 ! 厌讼与好讼:明清诉讼文化面面观 一、厌讼、好讼之释义 二、厌讼、好讼之争论 三、厌讼、好讼之实态 四、厌讼、好讼之成因 五、厌讼、好讼之启示 一、厌讼、好讼之释义 1、“讼”之释义 讼:訟,吅。 争也。从言,公声。——《说文解字》卷三。 《說文》:爭也。《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康熙字典》“酉集上”。 2、“厌讼”之释义 厌讼:讨厌诉讼;即对诉讼报有畏惧和抵触心理,对诉讼缺乏信任感和认同感,因而在遇到争议时不愿向官府提起诉讼,而宁愿去寻求其他途径解决。 与“厌讼”相关的词汇:无讼、惧讼、贱讼。 3、“好讼”之释义 好讼:喜欢诉讼;即人们对诉讼抱有信任感和认同感,在遇到纠纷时积极倾向于向官府提起诉讼,以获取有利裁决。 与“好讼”相关的词汇:健讼、缠讼、滥讼、刁讼。 二、厌讼、好讼之争论 1、争论的激烈 以“厌讼”、“无讼”、“好讼”、“健讼”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全文”检索,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