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铸件形成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学分:60/3.0 实验总学时:6.0
课程英文名称:Basis of Cast Forming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出学期:第六学期 开出单位(实验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
制定人:刘向东
一、制定依据
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03版培养方案、铸件形成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等制订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二、实验安排
课程实验内容安排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开出对象
开出要求
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2
验证
本科
必做
2
铸造合金残余应力的测定
2
综合
本科
必做
3
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的测定
2
验证
本科
必做
4
三、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铸造合金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试方法,了解并掌握影响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2、实验内容
(1)采用40/100目石英砂+12%粘土+5.5%水制备型砂,造螺旋试样用铸型;。
(2)灰铸铁流动性的测试。①.HT250;②.QT600-2;
(3)铝合金ZL102流动性的测试。
3、基本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任务、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熟悉操作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并于实验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等)
(2)实验中要认真细心实验现象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3)实验的原始记录经指导教师签阅后妥善保管备查。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铸造合金残余应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使用应力框测定铸造合金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残余应力是导致铸件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并掌握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以便为今后从事铸造生产和工艺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内容
(1)熔炼铁水撇渣后浇注入应力框砂型;待应力框凝固并冷却后,打箱、清理,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凸台两端距离;
(2)手工将应力框从凸台的中央锯断;再次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凸台两端距离;根据给定公式计算出粗杆的残余拉应力;
(3)根据崩断面积估算出铸铁的抗拉强度,仔细观察应力框自行崩断处的端面情况。
3、基本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任务、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熟悉操作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并于实验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等)
(2)实验中要认真细心实验现象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3)实验的原始记录经指导教师签阅后妥善保管备查。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的测定
1、实验目的
了解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是分析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确定铸件尺寸精度的基本依据之一。本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的测定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与铸件组织特征的内在联系及对缺陷形成的影响,以便为今后铸造生产及铸件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内容
(1)了解线收缩仪的原理,熟悉线收缩测试仪的结构及与铸型的装配方法;
(2)将铁水浇注入铸型,观察并分析记录仪所绘制的线收缩-时间曲线或线收缩-温度曲线;
(3)根据线收缩曲线计算出收缩前膨胀、珠光体转变前收缩、共析转变收缩。
3、基本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任务、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熟悉操作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并于实验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等)
(2)实验中要认真细心实验现象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3)实验的原始记录经指导教师签阅后妥善保管备查。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实验预习考核、出勤考核、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四种形式进行:
(1)实验预习:占10%,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评定;
(2)出勤考核:占10%,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评定;
(3)操作考核:占40%,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评定;
(4)实验报告考核:占40 %,根据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总结情况评定。
考试成绩=实验预习得分+实际操作得分+实验报告得分+出勤得分
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实验的配套理论教学用教材:
[1] 刘全坤主编.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第一版
[2] 安阁英主编.铸件形成理论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实验指导书:铸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