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饵料生物量与鱼产量的关系式 Ляхниович(1966):Y = 18 + 2.1 x 式中 Y—鱼产量(kg/hm2)。 x—生长期中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量(kg/m2)平均值; Oglesby(1977):logYf = -1.92 + 1.17log Chla 式中 Yf——鱼产量(g/m2·a)(干重);Chla——夏季叶绿素a量(mg/m3)。 另有一些方程式是把初级产量和鱼产量联系起来,例如: Oglesby(1977):logYfo = -6.00 + 2.00logl0 式中 Yfo——鱼产量(gC/m2·a);l0——生长期浮游植物产量(gC/m2·a);McConnell(1977):Y = -0.022 + 0.021x 式中 Y——鱼产量(g/m2·d)(湿重);x——初级毛产量(g O2/m2·d) Wolny and Grygierek(1972):Y = -11.08 + 80.72x 式中 Y——鱼产量(kg/hm2);x——生长期初级毛产量(g O2/m2·d); Ryder的形态土壤指数 长期以来有一些作者试图从水中磷、氮等营养盐类含量和水的深度等非生物因素来估算鱼产力,1965年Ryder提出形态土壤指数(morphoedaphic index,简称MEI)一词把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即:MEI=TDS/Z或MEI= λ/Z。 式中 TDS——溶解固体总量(mg/L); λ——电导率(μs/cm); Z-——平均水深(m)。 鱼产量(Y)和形态土壤指数(TDS)/的关系式为:Y=K√MEI 上式中k为常数,北温带k=0.966,如简化为1时,则Y=√MEI 。 Ryder(1965)首先利用形态土壤指数来估算加拿大一些湖泊的可能产鱼量,以后这一指数也被用于估算水库和河流的鱼产力。 Ryder形态土壤指数一般不适合中国湖泊 但是Oglesby(1977)指出:湖水深度超过25 m时,深度的变化即与鱼产量无关。此外在半咸水湖和腐殖质型湖中,含盐量或溶解有机质质量的增多与肥度无直接联系,因而与鱼产量也无规律性联系。 所有上述各种关系式都是一些经验性的公式,只适用于具体的条件下。饵料基础和鱼产量的关系,应该说是最密切的,但是这种关系因水体中鱼的种类组成而有很大的变化。深度、肥度等非生物因素和鱼产量的关系是间接的,用作鱼产力的指标时局限性更大。由于国外淡水渔业对象大多数为底食性鱼类或营养级较高的凶猛鱼类,常常还是以渔获量代表鱼产量,因此用来估算以鲢、鳙鱼为主且放养密度较大的我国湖泊和水库的鱼产力时,难免大大偏低。例如,刘建康(1980)曾指出:用Ryder形态土壤指数估算的武汉东湖的鱼产量只有其实际产量的1/45.8。必须通过对代表性水体的实验观测和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种相关方程式和系数。 根据能量转化原理估算,从饵料基础估算可能提供的鱼产量, 根据能量转化原理估算,从饵料基础估算可能提供的鱼产量,最粗略的方法是采用下式: P=BEn-1 式中 P—鱼产力;B—初级生产力;E—能量转化率;n—营养级 Ryther(1969)用这种方法估算全世界海洋的鱼产力(表10—2)。得出全世界海洋的初级产量每年可提供2.4亿吨的经济产品,如果每年捕捞其中的50%,则年渔获量约为1亿吨。 浮游植物的利用率 饵料生物产量究竟有多少被鱼类直接利用,这还是一个未充分了解的问题。在天然水体初级产量大部分死后转化为细菌和腐屑,被草食动物摄食的通常不超过10%~20%,当放养鲢、鳙鱼时可能高些。如果水体较小,鲢、鳙鱼密度较高时,利用率也可能高得多。当估计湖泊、水库浮游植物的利用率时,一般可按20%~30%计算。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被鱼类直接利用率可能差别很大。Яблонская估计里海浮游动物产量仅25%被鱼类和其他动物直接利用;据Камлюк(1978)计算,在密养条件下当年鲤可利用鱼池浮游动物产量的42%~80%;Лапицкий(1970)和Абаев(1980)估计水库浮游动物有60%可被鱼类食用。看来在一般情形下浮游动物利用率可按25%~50%估计,以鳙鱼为主,且放养密度较高时,可估计得更高些。 鱼类对底栖动物产量的利用率 鱼类对底栖动物产量的利用率,Боруцкий(1939)计算白海摇蚊幼虫仅22%被直接摄食,Ярошенко(1956)估计养鱼池摇蚊幼虫也只有25%可被利用;但Когана(1968)估计水库中水蚯蚓有33%、摇蚊幼虫有56%可被利用;有些作者按50%估计。大致说来,底栖动物的利用率可按20%~50%估计。 天然饵料的饵料系数 根据现有的资料,天然饵料的饵料系数浮游植物和水草变化于10~100之间,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电解制氢工艺》课件.ppt VIP
-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素材积累)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统编版).pdf VIP
- 1-6届汇总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试题与答案.pdf VIP
-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方案范文.docx VIP
- 2024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专技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诗化小说+课件.pptx VIP
-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T35796-2025(附服务流程).docx VIP
- 项目建筑垃圾排放台账.docx VIP
- GB 50794-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高清晰版.docx VIP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