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考据学与“四王”画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考据学与“四王”画派(待续) 2005年1月 第33卷第1期 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Jal1.2005 Vo1.33NO.1 清初考据学与四王画派待续 廖晓晴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清代考据学是学术界多次探讨的老问题.众所周知,它曾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 复古主义思潮,其影响之深,甚至波及到了整个社会.然而人们只知其影响之深之广?至于如何之深之 广,则较少有人研究.有鉴于此,笔者仅以当时的画界为例,通过叙述四王画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 特点,藉以展示考据学派对四王画派影响的具体细节,同时揭示出四王画派产生的深层次学术原 因,从而推动清代文化史之研究. 关键词:清代考据学;清代四王画派;复古主义思潮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05)01—0076—05 众所周知,清代考据学发轫于清初,盛行于 乾隆,嘉庆年间,最终形成所谓的乾嘉学派. 清代考据学派在治学上力主考据,在学风上倡导 复古,其影响所及,不仅风行于历史学界,而且还 渗透至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一切文化领域. 清初出现的以仿古为特点的四王画派便是 一 例.考察和阐明考据学与四王画派之间的 关系,不仅可以深化对清代考据学的认识,也能 够推进对四王画派的研究,是一项颇具学术意 义的清代文化史课题. 一 ,顾炎武开创清初考据学派 清初考据学开山祖为顾炎武.顾炎武,初名 绛,后改为炎武,学者又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 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自幼博览 群书,并以天下为己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军定鼎北 京.一时神州陆沉,宗社丘墟.作为一名有血性 的爱国知识分子,顾炎武痛定思痛,认为明亡的 根本原因,在于明末学术界的空谈心性学风,指 出: 刘石乱华,本于清淡之流祸,人人知之. 孰知今日之清淡,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 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 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 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 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 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谈,代修己治人之 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1](P240). 既然空谈心性是明亡的主要原因,那么要扭 转这种不良学风,顾炎武认为首先在治学宗旨上 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 和学风,他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者,日明 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 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 益矣.若乎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谈,剿袭之说, 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 多一篇之损矣.(2)(P674)所着《天下郡国利病书》 和《肇域志》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前者在阅读 大量古籍的基础上,对各地的疆域沿革,风土人 情,物产资源,农田水利和户口赋役等有关国计 民生的大事均详加论述;后者专论山川形势,攻 防战守之事.其次在治学方法上倡导考据之学. 所着《日知录》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书是作 者的读史笔记,历时三十余年始成,对经义,政 事,世风,礼制,艺文,科举,古义,古事真妄,史 收稿日期:ZOO4—1Z一16 作者简介:廖晓晴(1958一),男,四川成都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文化史研究. 第1期廖晓晴:清初考据学与四王画派77 法,天象,术数,注书,杂志,外国事和舆地等古代 人文内容无不涉猎.《清史稿》本传称其治学的 特点为: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 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 不穷原究委,考证得失.C3)(P13167)其考据方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从研究事物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来认识事物的本身.第二,广收证 据,既要有本证,又要有旁证.通过众多证据的 归纳,排比,来辨别事物的真伪.第三,注重年代 久远的原始材料.第四,注重对史料的鉴别. 《日知录》既是一部考据学的典范,同时也是一部 经世之作.其中诸条不乏借题发挥,以史证今 者.顾炎武在《又与人书二十五》一文中说:着 《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二 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C43(P2)在 《又与友人论门人书》一文中说:所着《日知录》 三十余卷,……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 以毕区区之愿矣.C4)(P2)文中所谓有王者起, 盖即指未来将可能出现的反清明王.若果有此 日,《日知录》可作为资政与行军的备查之书.为 了光复故国,顾炎武毅然离开民风柔弱的南方, 而北上定居陕西华阴,以为这里绾毂关河之口, 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