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16.32 2003年6~7月亚洲中纬度(40oN~50oN)波动的纬向波速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化(a)以及6月22~24日(b),7月20~22日(c)平均500hPa高度场分布(图a:虚线为副高脊线的气候平均,粗线为副高脊线的逐日变化;细线为纬向波速放大10倍;图bc中虚线表示槽脊走向) 参考文献见原书第七章中文献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 7.26 * 7.28 * 7.29 * 7.31 * 夏季欧亚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引自张培忠等 欧亚大陆阻塞高压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发生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夏季,主要集中在乌拉尔山河鄂霍茨克海地区(图16.7)。 图16.7 图16 .8 1970~2001年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夏季高压活动过程次数随过程维持时间长度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为阻高的维持时间,纵坐标为对应的阻高活动次数及累计天数) a.空间分布 图16.9 1970~2001年32个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中心频次累计分布 图16.10 1970~2001年夏季欧亚种高纬度(20°~160°E,45°~75°N)高压中心累计频次的纬向和经向分布 纬向分布 经向分布 b.季内变化 图16.11 1970~2001年6、7、8月欧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中心频次累计分布 (阴影区为阻高中心频次≥4次的地区) 6月 7月 8月 欧洲区 乌山地区 贝湖西区 贝湖东区 鄂海地区 图16.12a 1970~2001年夏季欧亚大陆阻塞高压中心频次逐旬变化图 图16.12b 1970~2001年32个夏季欧亚大陆各活跃区阻塞高压 中心频次逐旬变化图 图16.13 1970-2001年夏季整个欧亚中高纬度地区阻塞高压活动次数及累计天数年际变化曲线 功率谱图 23 13.7 8 2.9 1 0.2 (年) c.年际变化 图16.14 同上图但为贝加尔东部地区 功率谱图 23 13.7 5.8 2.9 1 0.2 (年) 图16.15 e.贝加尔湖西部地区;f. 乌拉尔山地区;g. 鄂霍茨克还地区;h. 欧洲地区在过去32个夏季阻塞高压频次的年际变化 (e) (f) (g) (h) 1970~2001年欧亚中高纬地区夏季偶极子阻高累计活动次数及天数的分区统计图(浅色代表次数,深色代表天数) 区域 欧洲区 乌山区 贝湖西 贝湖东 鄂海区 移动性 总计 次数 57 89 62 98 60 26 392 比例(各区/总计) 0.145 0.227 0.158 0.250 0.153 0.066 活跃区次数 45 62 41 82 41 26 297 比例(活跃区/总区域) 0.789 0.697 0.661 0.837 0.672 1 0.758 移动型次数 6 14 2 4 0 26 比例 0.231 0.538 0.077 0.154 0 平均移距(经度) 33.3 30.7 42.5 33.8 平均维持天数 9.8 12.6 14.5 11.5 平均移速(经度/天) 3.4 2.4 2.9 2.9 表16.1 1970-2001年32个夏季亚欧中高纬度阻塞高压活动次数情况统计表 图16.16 1970-2001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各区域偶极子型阻塞高压活动次数及累计天数年际变化 中国夏季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阻塞高压的关系 纵观历史上各次大洪水事件,可以发现,单次的暴雨、大暴雨并不可怕,而在特定时期的连续性强降雨才是洪涝灾害的罪魁祸首,每次江河湖泊被迫分洪都是由于出现了连续性强降雨造成的。 例如,1998年6月中旬长江流域进入梅雨期,6月12~27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江河湖库相继超过警戒水位,7月4~6日,14~16日,7月20~31日在长江流域各区又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最终造成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再如2003年淮河大洪水,该年6月21日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然后6月21~22日,6月26~27日,6月30~7月6日,7月8~7月14日,7月16~7月17日,7月19日~7月21日,淮河流域连续出现强降雨,导致了淮河流域继1954年后再次出现特大洪涝,其规模超过1991年。 这些过程都与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形势密不可分。 表16.2 中国的强降雨天气事件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化,年际、年代际特征明显。连续性强降雨表现与强降雨天气相同的特征,往往在强降雨偏多的时期连续性强降雨的频次也明显增加,强降雨、连续性强降雨发生频次高的年份通常会出现特大洪涝灾害。 中国连续3天以上的降雨事件于华南地区出现的频次最高,江南也是高发地区。四川南部、重庆以及广西、贵州交界的地区连续性强降雨较多。北方地区,除辽宁南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测秒杀技巧.docx VIP
- 9706.1有源医疗器械检测用-GB_T 42062-2022风险管理报告.docx VIP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FIDIC-咨询协议通用条款-2006第四版-中文翻译.pdf VIP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横河(Yokogawa)uR10000、uR20000通信接口使用说明书(中文).pdf
- 2024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清单(默写).pdf VIP
- 幼儿园食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ocx VIP
- BAKERHUGHS旋转导向简介教学.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