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高长青 李伯君 朱朗标 肖苍松 王奇 王刚
由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CABG)术,体外循环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OPCAB)逐渐盛行。自1998年至今我科已行OPCAB术85例(29%),无手术死亡,术后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5例,女10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亚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高血压68例次(80%),糖尿病21例次(25%),脑血管意外14例次(16%),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6例次(30%),经皮冠状动脉扩张(PTCA)术后再狭窄8例次;心功能(NYHA)Ⅰ -Ⅱ级70例,Ⅲ级15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10例;3支病变63例。搭桥数:1-5支/例(平均2.8支/例),序贯式搭桥35例。
手术方法:常温,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常规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及大隐静脉,纵行剪开心包,小剂量肝素(1mg/kg)。缝置1排心包牵引线,将心脏翻起,显露靶血管。一般情况下,首先吻合左前降支动脉(LAD)。放置血管稳定器(CTS或OctopusⅡ+)。于靶血管的近心端用橡皮牵引线阻断血管,切开血管,用7-0prolene线吻合。若近端不是完全闭塞或血管较大,可置入分流阻断器(shunt)保护心肌。吻合中可用局部吹氧来显露吻合口。LIMA和LAD吻合后,再行其它靶血管的吻合。在显露纯缘支和后降支或左室后支时,可采用Trendelenberg体位。所有远端吻合口完成后,用6-0 prolene线再将大隐静脉桥和升主动脉吻合,中和肝素,关胸.本组1例患者,LIMA-LAD吻合完成后,在显露纯缘支时,心脏不耐受搬动,术中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
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中应用了冠脉血流测量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meter),监测了每根桥的血流量及波形,结果满意。术后4-12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胸膛引流110-400ml(平均220ml)。ICU时间0.5-1.0d,术后5-7d出院。患者无脑中风、心肌梗死等并发症,随访1-31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无手术死亡。
讨论:目前,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分为3类[1]:(1)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MIDCAB),采用前胸小切口,仅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LIMA 和LAD或右胸廊内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吻合;(2)正中切口OPCAB;(3)闭式体外循环下CABG(PACAB),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回旋支和后降支。但PACAB仍然使用CPB,且费用高,耗时长,很少应用。OPCAB术可用于多数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如高龄、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脑梗塞、升主动脉钙化、再次搭桥手术等。
OPCAB术的手术指征与传统的CABG术相同[2]。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理想的靶血管是直径2mm,无弥漫性病变。相对禁忌证有大心脏、心肌桥、管腔的直径1
麻醉医生的配合及良好的血管稳定是OPCABG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血管稳定器有CTS(cardio thoracic system, Inc)和 OctopusⅡ+( Medtronic, Inc)。我们的体会是后者更佳,因为后者具有吸附作用,可减轻稳定器对心脏的挤压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在显露纯缘支和后降支或左室后支时,心包牵引线的位置至关重要。牵引线应靠近心包的中线。这样,心脏会抬的更高,靶血管显露更佳。同时采用Trendelenberg体位,吻合并不困难。使用冠脉腔内阻断器可减少术野出血和心肌缺血时间,但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在行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安全的做法是先完成LIMA与LAD的吻合,然后做其他血管的远端吻合,这样心脏易承受进一步的搬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有报道,OPCAB术可减轻 体外循环对患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3、4],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并且此术式不降低吻合通畅率,疗效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无差异。本组部分患者术中应用了冠脉血流量仪,监测了每根桥的血流量及波形,吻合口通畅。目前我院OPCAB术已占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80%以上,早期效果良好[5]。
参考文献
Eagle KA , Guyton RA, Davidoff R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oge of Cardiology/Am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