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 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 也是优势产业, 为国民 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 和纺织业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 人们已经采集野 生的葛、麻、 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 ,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 服 ,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 了种麻索缕、 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 并且利用了较多 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 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 使劳动 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 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 7000 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 盅上刻划着 4 条蚕纹, 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 (距今 约 6000 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 密度为 10 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 13~14 根/厘米,纹部为 26~28 根/厘 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 5500 年)发现了粘附 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 10 余枚红陶纺 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 5000 年左右)出土了 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 48 根/厘米,丝的拈向为 Z 拈;丝带 宽 5 毫米,用 16 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 3 毫米,用 3 根丝 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 S 拈,拈度为 35 个/ 10 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 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 24~ 31 根/厘米,纬密 16~20 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 (距今 3200 年 )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 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 3200 年) 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 14 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 均为 S 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 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 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 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 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 成为交易物品, 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 起货币的作用。 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 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 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 丝织物 已经十分精美。 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