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泉苗寨跟着环保去旅行
透过车窗,葱郁的树林、潺潺的小溪、绿色的田野……一 幅幅风景画不时从眼前一闪而过。汽车翻过一座座山岭后, 参天的古树、古老的木屋映入眼帘一一石泉苗寨到了。准确 地说,这是一次环保行动,但是对所有人来说,这更是一次 因环保而起的旅行。
行环保,瑞安海鸥社倡公益
沿着一条小路走进苗寨,路边各种植物的清香伴随着柔 和的空气弥漫在这片土地上。“来,进屋喝点水”转入一家 干净得仿佛纤尘不染的院落,主人那热情洋溢的招呼声让人 心头暖暖的,刚坐下,女主人就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 像家人心疼地嘘寒问暖。
石泉寨位于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酉阳苍岭镇境内,而我 们来到的就是叫做火烧溪的地方。火烧溪地形如一把坐北朝 南的椅子,在“U”字型的三面山上,四处盛开着炫目的山 桃花。山下,是一个静谧的寨子一一石泉古苗寨。清一色的 石姓苗家儿女,几百年来就一直静静地在这个古苗寨里繁衍 生息。
关于“火烧溪”这个特别的名字还有一个由来,当地人 告诉我们,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明朝时期石氏祖先 迁徙来的时候,这里原本还是一个原始森林,为了在此安家, 祖先们放了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烧完后的地方就建立 起房子,一代代流传下来。
2011年12月,酉阳县正式将《酉阳石泉寨景区旅游开 发规划》正式提上议程。2012年11月14日,瑞安海鸥社全 体成员及其志愿者来到酉阳石泉寨景区,参与“石泉寨景区 环保行动”,与当地政府签署了《环保宣传计划书》。在为 期3天的环保行动中,海鸥社成员及志愿者们,身体力行, 在寨内建立了系统的景区环保标识、常态的垃圾处置制度及 垃圾回收站。
在景区设置《环保协议》旨在为了更好地保护酉阳石泉 寨原生形态,树立当地居民良好的环保意识,与当地居民共 建并维护“中国最大的原生态古苗寨”。同时,培养当地下 一代及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当地建立起专业处理垃圾制 度及垃圾回收站。
瑞安海鸥社启动的这个环保行动计划将持续到明年年 底,将这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环保概念 的导入期,为2012年11月,即本次的石泉苗寨的环保宣传 计划启动;第二阶段是关爱支教及环保宣传期,为2013年 1-2月,6-8月;第三阶段是成果共建、环保维护期,为2013 年10-11月。
看民居,古寨一步一景寻常见
寨子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108户500多寨民,全是石 姓。寨子里有8孔泉水冬暖夏凉,从来没有干过,再加上在 行政区规划调整之前,寨子属于大河口乡石泉村,“这是古 寨取名石泉的原因。”当地的退休教师石邦玉介绍说。
我们来到寨口溪边,远远望去,三面山之间的偌大空间, 被错落有致的屋顶青瓦、直直升起的炊烟,以及那不少高出 屋顶的树冠填满。近处,两棵参天大树分外显目,像寨子欢 迎客人进出的“朝门” 一样。两棵古树均有约四五米的周 长。
时至旅游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古苗寨里堪称一步一景 的优势,在寨里人看来,再平常不过。随手拾取起家里文物, 把它们当做普通工具使用时,他们的表情再自然不过了…… 无论游人如何称赞寨子风景的美丽,如何惊叹这里历史的悠 久,石泉古苗寨连同寨里的老百姓,仍如同一块璞玉一般, 延续着千百年来不变的古朴厚重之风。
在寨子里,同一水平线上的民居中间隔着滴水檐,紧紧 相邻。纵向上,民居隔着院坝和朝门,位置逐户提升,形成 错落有致的特殊效果。这些民居中,一般为一层木质瓦房, 普通人家有3间正房,家境宽裕的则有5间正房,儿子成家 后,就会在正房的基础上,转角加厢房。
顺着一条小路开始爬山。小路的下边是一片本地杉,有 数百棵。右边有杉树、银杏、楠木、枫香、青杠、水红木(檬 子刺)、拔枣树、坛罐树等树种。我们在一棵长在路边的枫 香树前停了下来,试图找角度将整棵树摄入镜头。不论近躺 着仰拍,还是离开枫香树进行远拍、俯拍,都以失败告终。
这里的树木树干粗得大多需要数人牵手才能合围。那些 常青古树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沧桑,有的已经 空心,有的被粗大的古藤缠绕,但仍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古寨居住有500多人,不论走到哪一家,都会受到主人 的热情接待,而每一家,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处处 体现了村民对生活的热爱。
在石泉古苗寨的上寨后山,有一个叫土地庙圾口的地 方,路旁竖立着一块高约2米、宽约1米的石碑,这块碑便 是清朝皇帝下旨所建的圣旨碑。石邦玉告诉我们,关于这个 圣旨碑的建立,有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相传石合昌之母 周氏,年轻时丧夫守寡,辛勤养育子女,教育其忠孝待人。 周氏老年双目失明,病重卧床,十分想吃肉。无奈,战乱灾 荒,家贫如洗,哪来肉供老母吃?孝子石合昌,系当地一割 漆匠。他乘母不注意,悄悄用割漆刀从手臂上割下一坨肉, 煮成肉汤,哄母亲吃下。孝心感天,苍天怜悯,老母很快病 愈,孝子的伤口也没有发炎化脓。“寡母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