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朱老师:行为问题提问指南+行为干预的基本理论 合集
ABC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要干预一个行为,首先要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 主要的四种行为功能包括:实物强化行为,注意力强化行为,逃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有关行为功能,请见《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当分析一个行为的功能时,我们需要知道行为的前因和后果,并且能把行为前的大环境影响因素与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区分开。 行为前环境 行为前环境是指的大环境因素,它发生在行为发生之前,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持续的影响效果,但不直接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换句话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但不代表问题行为一定会发生。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校上完一天课回家,有些累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再叫孩子做作业,孩子可能因为不想做而使用强烈的对抗行为来逃避做作业。这个对抗行为的发生受到前环境因素(也就是孩子累了)的影响;但如果妈妈没有叫孩子做作业(直接导火线),这个对抗行为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孩子累了并不直接导致孩子的对抗行为。 行为前因 行为前因即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它一般发生在行为前1分钟以内(当然,因为行为的发生是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慢慢转变的,而低强度的行为一般是我们不在意的,而高强度的行为才是我们想干预的目标行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从导火线到高强度的目标行为之间会有更长的时间间隔)。 目标问题行为 当我们定义一个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是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比如躺在地上、摔东西、骂脏话、吐口水、打人、哭,等等。 很多家长会用“孩子情绪不好”来形容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样的描述会给行为干预带来一定的麻烦。“情绪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提出的要求被拒绝、当孩子被要求做他并不想做的事,他有情绪上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问题是在于孩子通过不适当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这个部分是我们需要干预的,所以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究竟做了些什么。另外,情绪是我们没有办法干预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但行为是可以干预的:我们可以教孩子通过可接受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 行为后果 行为后果是指在孩子的行为发生后立即(10秒到1分钟内)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家长怎么样应对的。通过观察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可以分析到行为的功能。当行为得到满足时,类似行为在未来同样的情况下会重复发生。 在问题行为发生时,家长们常用的方式(即行为后果): [ul][li]告诉孩子“不”:“不要”“不许”“不可以”“停下来”——最常用[/li][li]条件交换:你停下来,就可以……l??跟孩子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li][li]要求孩子道歉[/li][li]训斥:严肃告诉孩子他错了,并且威胁[/li][li]惩罚:取消孩子玩喜欢的东西的权力,站墙角,甚至肉体惩罚[/li][/ul](想一想,这些方法有效吗?这些方法帮助减少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了吗?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自己和孩子的心情愉快吗?如果觉得效果不佳的话,那就试着使用一些更正面更积极的方法来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吧。) ABC分析方法举例:
行为前因
行为
行为后果
功能
1
妈妈让孩子关电视
不理睬妈妈,继续看电视
妈妈正在厨房忙,没有跟进
逃避
2
孩子要求吃糖,妈妈说不可以,坏牙
孩子尖叫,并且打妈妈
妈妈说,你表现好就给你吃糖
实物
3
妈妈在讲电话
孩子拉妈妈的头发
妈妈叫孩子住手
注意力
4
妈妈让孩子写作业
孩子把作业本藏起来、扔笔、趴在桌子上、最后到哭闹
妈妈让孩子回房间冷静一下
逃避
5
客人坐在爸爸常坐的位置上
孩子尖叫“你不许坐在那里”
客人换了个位子坐
实物
有的时候,同一个行为可能有多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次行为发生时的前因和后果,并且做相应的记录,从而分析出行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记住,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它是有明确的功能的。)对于有多种功能的行为问题,如果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能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就根据被动的行为干预原则来应对;如果在每次行为发生时,家长无法马上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就根据行为的主要功能来应对。 重要!!!!孩子的行为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能让他们达到目的的功具,是一种被养成的行为。所以,要改变孩子的沟通方式或者说行为方式,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或者说我们的应对方式。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改变孩子的行为。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要帮助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或暴力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看问题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