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材料叙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金融管控的史实,其目的是控制沦陷区的经济,进而为其侵略战争服务,达到“以战养战”的目标,故B项正确。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已为日军占领,是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日本帝国主义针对抗日根据地的侵略行径,故C不选。材料说的是日本在沦陷区的金融控制问题,并未提及物资管制问题,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 10.(2013·全国卷Ⅰ·T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主旨句:“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议决案》强调的是只有以城市为中心暴动,才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路线,B项正确;A、C、D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 B 11.(2013·全国卷Ⅱ·T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解答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抗日战争期间”,联系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作答。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C两项。 【答案】 D [归纳拓展]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要点三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 史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 (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 【信息解读】 史料一信息“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自觉性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史料二信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表明国共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史料三中几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 【提示】 (1)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史料三观点忽视了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重大作用。中华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根本保证,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 [真题典例] (2014·全国卷Ⅰ·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6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讲义.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2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7.22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整合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1.2.6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1.2.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1.2.8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7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讲义.ppt
最近下载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doc VIP
- 机修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知识竞赛课件(比赛用) (共51张PPT).pptx VIP
- 机修工培训考试题库.pdf VIP
-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_T 50165—2020)修订解析.pdf VIP
- 七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课件 (共42张PPT).pptx VIP
- 八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知识竞赛课件(比赛用) (共51张PPT).pptx VIP
- 七年级数学趣味数学竞赛比赛用课件 (共48张PPT).pptx VIP
- 《少盐限油健康饮食》课件.ppt VIP
- 2022年初中数学趣味数学竞赛课件(共43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