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模拟针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膜和电还原催化材料;开发高效二氧化碳分离和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storage, CCS)刻不容缓!;二氧化碳分离体系
燃烧后捕获:CO2/N2
燃烧前捕获:CO2/CH4
二氧化碳分离捕获方法
吸附剂:多孔材料;液相吸附剂
分离膜:聚合物膜;无机多孔膜;二维多孔材料
二氧化碳储藏技术
压缩埋藏
电化学还原再利用
;报告框架;(RI-MP2/def2-TZVPP);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成本低……
应用广泛:气体吸附分离;表面催化;超级电容器……
表征手段有限:XPS;Ziqi Tian, Sheng Dai, De-en Jiang*. Chem. Mater. 2015, 27, 5775;相对稳定性;二氧化碳结合能;1.2 吸附位点分割策略提高多孔材料吸附性能;期望解决的问题:
客体分子的作用:孔道的分割为何能提高吸附量
能否将客体分子的思路拓展到其他多孔体系;;模拟的不同温度下CO2 吸附等温线;刚性客体分子提高无强吸附位点的有机共价骨架材料的吸附性能;1.3 设计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二维多孔膜;实验实现理论预测!;自下而上构建二维多孔膜;?;Lafferentz, L.; Eberhardt, V.; Dri, C.; Africh, C.; Comelli, G.; Esch, F.; Hecht, S.; Grill, L. Nat. Chem. 2012, 4, 215;Tian, Z.; Dai, S.; Jiang D.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3073.;试验中更容易得到孔径1~2 nm的多孔二维膜
能否通过液相涂层调控大孔使其有分子筛效果
离子液体:低蒸汽压;强CO2 亲和力;无离子液体涂层, 孔径1 nm的多孔石墨烯无法用于气体分离.
离子液体涂层大幅降低了气体的透过率
二氧化碳在复合膜体系中透过性能最好; 甲烷透过率远低于二氧化碳和氮气
;CO2/N2 选择性源自吸附选择性
CO2/CH4 透过率的差别体现了离子液体引入了尺寸排阻效应
;2.1 设计模拟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多孔材料-流体吸附剂复合体系 ;PAF-PEO 复合结构;iPAF-IL 复合结构;研究计划;2.2 开发用于模拟气体透过膜体系过程的新理论方法;CμMD:结晶过程,膜分离
算法核心:对粒子施加取向力,保持取样区域的浓度差
技术门槛高,难以普及
;研究计划;2.3 研究二氧化碳等重要气体在先进材料表面的电化学反应;(a);Cu基催化剂是现阶段最实用的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催化剂
近期Gorddard研究组利用jDFT程序,综合考虑了溶剂化效应和过渡态结构,基于恒电化学势模型研究了Cu表面的CO2电还原
新的理论方法为准确描述电化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计划;预算;代表性论文;致谢
博士后阶段导师:Dr. De-en Jiang
合作者: Dr. Sheng Dai (ORNL), Dr. Tomonori Saito (ORNL), Dr. Duanjian Tao (JXNU), Dr. Zhen Yang (NJNU), Dr. Xiang Zhu (TAMU)
美国能源部(DOE)资金支持;NERSC提供计算资源;;XPS N1s 峰位置模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