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体基础--制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EM photograph of Ni/SDC cermets anode sintered at 1350?C by using the powders calcined at (a) 600?C, (b) 700?C and (c) 800?C (a) 6.0?m (b) 6.0?m (c) 6.0?m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n temperature of the Ni/SDC cermet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and mechanical mixing 缺点:溶液中沉淀生成的条件因不同金属离子而异,即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沉淀的金属离子的种类很少,一般来说,让组成材料的多种离子同时沉淀是非常困难的(除热力学外还有动力学因素。如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随pH值的上升,不同离子按满足沉淀条件的顺序依次沉淀下去,形成单一的或几种金属离子构成的混合沉淀物。 ★在利用共沉淀法添加微量成分时,由于所得到的沉淀物粒径无论是主成分还是微量成分,几乎都是相同的,所以,并没有实现微观程度上的组成均匀性。即共沉淀法在本质上还是分别沉淀,其沉淀物是一种混合物。 ★为了避免共沉淀法本质上存在的分别沉淀倾向,可以采用提高沉淀剂的浓度的逆加法,激烈的搅拌等。这些操作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分别沉淀。 ★注意选择尽可能使溶度积差别不大的沉淀剂和性能相似的金属离子,否则会分步沉淀,使沉淀物混合不均匀 ★尽量用双注法来制备沉淀,以减少沉淀剂局部过浓带来的影响 (3)均匀沉淀法 一般沉淀法是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相混合而生成沉淀。采用顺加、逆加或并加的加料方式,即使在搅拌条件下也难免会造成沉淀剂的局部浓度过高,因而是沉淀中极易夹带其他杂质和造成组成和粒度不均匀。 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可在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均匀地逐渐生成沉淀剂, 从而控制沉淀速度和形貌。 ? 均匀沉淀法原理: 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成产物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在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产生出来,从而形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沉淀的途径主要有: 1)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H+(OH-)离子变化,溶液pH值变化,使产物溶解度逐渐下降而析出沉淀 H2NCONH2 + 3H2O CO2 + NH4+ + OH- (90C) 2) 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沉淀离子,达到沉淀离子的沉淀浓度而析出沉淀 NH2HSO3 + H2O SO4+ + NH4+ + H+ 3)混合作用 H2NCONH2 + H2O CO2 + NH3 (90C) NH3 + HC2O4- C2O42- + NH4+ 均匀沉淀法特点 1)加入溶液的沉淀剂不立即与沉淀成分反应,而是通过 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均匀释放构晶离子 2)构晶离子过饱和度均匀,成核、成长均匀,析出均匀, 颗粒可控、均匀,沉淀致密,易过滤 3)可避免因沉淀剂局部过浓而产生的杂质沉淀 制备Al2O3时,先制备Al(OH)3, 用此法时, 原料中有1.0 克铜, 仅有 0.1毫克铜被沉淀下来;而用普通氨法时, 原料中只有50毫克铜, 却有21毫克被沉淀下来 4) 用于粒子表面改性:均匀、可控的过饱和度,使可在 粒子表面非均相成核,通过粒子表面的其他材料复合 或外延生长而使粒子改性。 如:CoFe2O4 包覆的 r-Fe2O3 优点:避免沉淀剂局部过浓的不均匀现象,使过饱和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沉淀粒子的生长速度,能获得粒度均匀、纯度高的超细粒子。 常用沉淀剂:尿素(NH2)2CO(碳酸二酰胺) 常温下,该溶液体系无明显变化,当加热至70?C以上时,尿素就发生如下水解反应: (NH2)2CO+3H2O====CO2 + NH4+ + OH-) 这样在溶液内部生成沉淀剂NH4OH。若溶液中存在金属离子将NH4OH消耗掉,不致产生局部过浓现象。当NH4OH被消耗后, (NH2)2CO继续水解,产生NH4OH。 因为尿素的水解是由温度控制的,故只要控制好升温速度,就能控制尿素的水解速度,这样可以均匀地产生沉淀剂,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均匀析出。 尿素在高温条件下的水解 ?水中的电离: (NH2)2CO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