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与茶文化 第一章 茶文化概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考古学家们在杭州附近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陶釜中有一捆植物枝条,当年显然是用来熬煮汤汁的。虽然由于叶子已经不存在,无法确定是茶树还是其他树木的枝条,但至少说明原始先民已经有用植物枝叶煮汤的习惯。联系到云南佤族、傣族有种煮茶的习俗是采一枝有五六片嫩叶的茶枝,在火上烤黄后投入锅中熬煎,再倒出茶汤来饮用。那么跨湖桥先民当然也很有可能采折茶树的枝叶来熬煎汤汁。尤其是跨湖桥遗址中还出土一颗同样年代的茶树籽,说明当时附近生长着野生茶树,先民们曾经在茶林中采集过茶树的枝叶,连带着将茶籽也捎回来,否则就不会在遗址中发现茶籽实物了。由此可以推测,早到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的先民,很有可能已经有喝茶的习惯了。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东汉《神农本草经》)   荼:古茶 神农“尝百草”就是采集各种植物作为本氏族的食物,经常尝到有毒的植物,发生中毒现象,最后发现茶叶有解毒的功能,于是就成为人们日常防治疾病的饮料。  可见,茶叶最早是作为食用的,后来才作为药用的。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二、 先秦时期    晋代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其地东至鱼腹,西至燹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伫、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翡、香茗。”既然周武王在灭商之时就有茶叶进贡朝廷,说明商周之际中原地区已经懂得饮茶,否则就用不着征调茶叶为贡品了。不过在社会上饮茶之风并未流行。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三、 汉、魏、南北朝时期    进入汉代以后,饮茶之风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好几部汉代的著作都提到茶叶,如: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尔雅》:“槚,苦荼。” 《凡将篇》:“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灌菌、荈诧、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荈诧即指茶。 《方言》:“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 此外,汉代的字书《说文解字》也收有“荼”、“茗”等字。并解释:“荼,苦荼也。”“茗,荼芽也。”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西汉王褒的《僮约》    首次记载煮茶、买茶的文章是西汉王褒的《僮约》,这是王褒在四川成都与家僮订立的契约,其中规定家僮的日常事务就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荼”。武阳即今天四川彭山县,从成都跑到几百里外的彭山县去买茶,可见它不是在附近随时可得的一般野菜,而是很有名气的茶叶。同时也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成为日常需要的商品。“烹荼尽具”是说煮完茶后要把茶具收拾干净,这里的“荼”可能是作为饮料的茶叶。可以说汉代是我国饮茶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杜育的《荈赋》    这一时期最具文化价值的是晋代文人杜育撰写的《荈赋》。 荈chuan:晚采的茶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荼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拣, 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四、 隋唐时期 茶税、榷茶    茶叶生产的发达和茶叶贸易的兴盛为唐朝政府开辟了财政来源,开始征收茶税。 《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德宗建中三年“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茶之有税,自此始也。”贞元年间(785—804)每年茶税收入不超过40万贯,至长庆元年(821)就增加到60万贯以上。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仅是江西浮梁一地,“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到了文宗太和九年(835),政府又实行榷茶制度。榷茶就是实行茶叶专卖制度,由政府垄断茶叶贸易,甚至强徙民间茶树于官场,并焚其积旧。商人只能购买官场的茶叶,而且大增茶税,弄得天怒人怨。政府严厉控制茶叶销售,说明当时的茶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是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在中国茶叶生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茶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简史 贡茶制度    唐朝政府还对各地茶区实行贡茶制度,命令各地将所产名优茶叶进贡朝廷。为了满足王室的需要,政府还在江苏的宜兴和浙江湖州的顾渚山设立专门为王室生产贡茶的贡茶院。嘉泰《吴兴志》记载:“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770)始分山析造,岁有定额,鬻有禁令。诸乡茶芽,置焙于顾渚,以刺史主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