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 竞争性杂菌 侵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 (病原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 (非病原性病害) 2.褐斑病 也叫干泡病、轮枝霉病 症状:出现在菌盖、菌柄上,褐色斑,中央凹陷,菇体不腐烂,不流褐液,无臭味,菇体干硬、畸形,枯死。 防治:发酵,覆土材料用甲醛消毒,闷杀24小时,有少量发生时,可喷2%-5%甲醛或500倍多菌灵,2%次氯酸钙。 由树枝状轮枝孢霉菌引起的,也称蛛网病、树枝状指孢霉病。发生在菌丝发育期,培养料上出现白色病原菌菌丝,呈水红色,影响到子实体,从菌柄开始危害至菌盖,呈水浸状,渐变褐变软,直至腐烂。很少大面积发生。 防治:高温堆积发酵,少往料面洒水,多通风,撒石灰,局部喷2%-5%甲醛。 8.病毒性病害 1).蘑菇病毒病 寄生于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上,感病后菌丝退化,呈褐色而柔软,菌柄细长,菌盖小而成鼓槌状,发育不正常,病菇很快变褐,子实体湿而软腐。病毒主要靠担孢子或菌丝体传播。 2).香菇病毒病 感染后在己长滿菌丝的部分,出现无菌丝的空白斑块,子实体发生畸形,开伞早,菌盖薄。 3).平菇病毒病 感染后菌丝生长减慢,子实体菌柄肿胀呈球形,菌盖很小或无菌盖或只有近球形的子实体顶端保留菌盖的痕迹,后期产生裂缝,露出白色菌肉,菌柄变扁、弯曲,表面高低不平的瘤状物,菌盖与菌柄上出现水浸状条斑。 食用菌病毒的防治 1.选育无病毒菌种和抗病毒品种 2.做好菇房卫生,并用1%的苏打水和2%的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用5%甲醛喷洒菇房。 3.防止害虫传播病毒。 4.对带病毒的高产优质菌种进行脱毒或纯化处理。在30-32℃下恒温培养并连续转管接种,使菌种纯化;在培养皿平板上切取菌落最外缘的幼嫩菌丝,连续繁殖。 真菌性病害综合防治 ①防治为主 严格选用木屑,配方合理,含水量适中,填料严实,封口严密;选用优质塑料袋,料筒在搬运时要防止毛刺刺破;灭菌时排列合理,以保证受热均匀;排足冷气;冷却室要求洁净;接种过程无菌操作规范化;采用塑料袋为容器的可在接种后立即置于石灰浆中旋转几下,取出后置于培养架上,利用石灰粉浆堵塞偶尔出现的针眼,以减少污染通道。 ②药物防治为辅 托布津、苯来特及多菌灵对除毛霉外的其余4个属的杂菌抑制效果较好。由于这3种药物的分解点均在178℃以上,即使高压灭菌也不会分散失效。多菌灵、托布津在平菇栽培中已普遍应用。高温季节制香菇栽培筒时,添加0.1%多菌灵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率。也可用石灰粉扑打在接种孔穴上,造成偏碱性环境,以防喜酸性杂菌孢子萌发、定植、蔓延。 ③及时检查,发现有污染立即处理。尤其是红色链孢霉,一经发现必须及时用湿布包起移出培养室烧毁,谨防孢子散发。污染初期可立即回炉灭菌后拌上新料重做。少量、局部的污染可在污染处用针筒注入75%酒精或1%福尔马林液,以抑制杂菌的蔓延,针孔处帖上胶布块。 ④综合防治 栽培筒制作期必须尽可能地与各种杂菌的最佳生态条件错开,以减轻污染。 三、生理性病害 当生态环境条件不能满足食用菌发育所需的最低要求时,就会发生生理代谢性障碍而使菇类畸变,这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在菌丝体阶段表现为菌丝萎缩或徒长,在子实体阶段则表现为畸形。大多数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产生的原因基本相近。 1.菌丝体阶段的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①菌丝徒长 主要发生在蘑菇栽培中的覆土层,俗称“冒菌丝”。这除了和菌种特性有关外(主要发生在气生型菌株),常因菇床的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所致。遇到高温时,菌丝向上窜,在覆土层出现十分浓密的“菌被”,使形成的菇蕾窒息而死。出现“冒菌丝”的初期,应在早晚喷水,并大量通风,降低菇房的温度,及时用齿耙划破徒长的菌丝层。 ②菌丝萎缩 在蘑菇栽培中,常在发菌与出菇阶段出现菌丝发黄、发黑、萎缩甚至死亡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料害:建堆时添加过多的氮肥,导致已萌发的菌丝“氨中毒”而死亡。水害:覆土层喷水过急造成培养料过湿而缺氧,致使菌丝萎缩。气害:高温、高湿下,菌丝易发黄死亡,即前述菌筒培养时产生的“烧菌”现象。 2.子实体阶段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 子实体阶段的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畸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栽培小区O2不足,CO2累积量过高 因栽培品种不同,产生的症状表现差异较大。灵芝栽培中 ,生长成鹿角状;毛木耳常产生似鸡瓜的“鸡瓜耳”;银耳栽培中出现的“团耳”,猴头则出现珊瑚状分枝 第二节 虫害及其防治 危害: 防治:同眼菌蚊。 危害: 螨类主要以若螨或成螨危害菌丝,将菌丝咬断而食,造成菌丝不萌发或萌发后出现退菌现象,使培养料变黑腐烂。 也会将子实体蛀食成空洞,菇体色泽转为褐色或失去光泽,有的被害组织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危害菌种时稍不注意,会造成毁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