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短新闻两篇》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VIP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短新闻两篇》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就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作者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