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矫治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doc

发声矫治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声矫治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1、定义 针对音量、音调、音质以及喉部痉挛等异常因素进行矫正的训练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发声障碍人群。 (2)禁忌证:精神行为异常患者。 3、仪器和设备 录音设备或使用计算机辅助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等相应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音量异常的训练: 1)音量过弱的训练:要求患者先进行屏气、咳嗽等提高声门下压力的训练,进行呼吸力量的训练如吹气等,然后进行元音的发音练习,提高音量; 2)音量过强的训练:先使患者进行放松,减少喉部呼气流强度,软起声,无声化,训练耳语发声,减低音量; 3)单一音量的训练:使患者先进行喉部气流的变化训练如吹气球、吹口琴等,使患者有参照的进行小声到大声的转换。利用录音设备或使用计算机辅助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给予反馈听音,而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直观看到音量的大小数值及训练指示。 (2)音调异常的训练: 1)针对音调单一和音调变化障碍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有叹气样发声训练、四声音调的辨别和发音训练。音调的变化训练可以进行哼唱训练,即利用一小段歌曲曲调,由患者参照音调变化进行哼唱。 2)在音调的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发音的连贯性以及喉部的放松,从单音的音调变化逐渐过渡到词和句子的音调变化。 3)利用录音设备给予反馈听音分析音调异常,而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直观看到音调曲线,并进行治疗师与患者的声调曲线对照分析,直观指导训练。 (3)痉挛性发声的训练:包括放松训练、软起声的训练。有效的放松可以采用深呼吸以及咀嚼活动方式引导完成,软起声的常见训练内容有叹息样发声、慢呼气起声和耳语声等方式。自发叹气时的出声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软起声,要求患者以放松呼吸的方式发声,在呼气后发声,发声时注意声门区的气流通过不能断续,可以先从发“h”音开始。利用录音设备给予反馈听音分析异常发声,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分析异常起音,直观指导训练。 (4)音质异常的训练:针对共鸣异常的训练包括纠正鼻漏气的训练、纠正鼻音化的训练等。 1)纠正鼻漏气的训练可以采用引导气流法,如吹的训练、屏气的训练、故腮的训练等。 2)纠正鼻音化的训练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可以使患者通过发舌根音送气和非送气化来交替运动软腭,如连续发“ka、ka、ka”及发“ka、ga、ka、ga”的音,被动训练可以进行抬举软腭发音法和捏鼻发音法等。 5、注意事项 (1)针对性训练: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围绕患者的具体障碍来进行,常见的发声障碍主要在呼吸、发声的音量、音质和音调以及共鸣方面出现异常,因此只有从直接症状出发,才可以系统的纠正发声的异常。 (2)适合的训练量:正确的发声方法需要一定的重复锻炼才能够重新确立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但运动量必须是适合的,过强的运动量会带来喉肌及声带的疲劳和劳损,反而会加重发声障碍。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功能锻炼量,使患者能够承受且不产生运动疲劳反应。 (3)补偿和接受:对于部分器质性病变如喉麻痹以及慢性发声障碍的患者经过专业的功能锻炼并不能完全恢复至病前的状态,不能要求得到完全的恢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确立起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发声器官功能的方法,使患者接受现有的发声状态并应用于日常交流中。 (4)指导和训练相结合:功能锻炼要和指导发声相结合,患者在经过康复锻炼获得正常发声功能后,在日常生活中仍会遇到导致发声不正确的易发因素。因此指导患者进行嗓音疾病的自我预防保健也非常重要,使患者在日常说话中有意识地保护用嗓,用声疲劳后适当休声,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