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元代文学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忽必烈 :   儒士幕僚集团:刘秉忠、张文谦、赵良弼、郝经、赵壁、王鹗、姚枢、许衡、窦默、商挺、李德辉和张德辉   江南地区:采用程钜夫的建议,起用南方儒士为朝臣,如赵孟頫。 铁木真 窝阔台 元成宗 元宁宗 元仁宗 元文宗 元武宗 元世祖后 五、 元代的儒士问题  1、中央朝廷规定的措施常常在一些地区不能贯彻。   陶宗仪《辍耕录》中说:“国朝儒者,自戊戌选试后,所在不务存恤,往往混为编氓。至于奉一札十行之书,崇学校、奖秀艺、正户籍、免徭役,皆翰林学士高公智耀奏陈之力也。”   窝阔台即位后,问高智耀:“儒家何如巫医?”高回答说:“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   陆文圭《墙东类稿·廉访使孙公墓志铭》中说。‘‘至元有诏,蠲免身役,州县奉行不虔,差徭如故”。 2、民族歧视政策及权力分配不平等。  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诏令“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回回虽时盗国钱物,未若秀才(指儒臣)敢为反逆”。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南人即使考中进士,不能为御史、为宪司官、为尚书,这种现象也必然在南方儒士中引起不满。 3、元代的科举时行时止。   名额由四等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均分,实际上不利于人数众多的汉族士子。   元代还有两举不第,恩授教授、学正和山长之例,但又规定享恩授的汉人、南人的年龄限在五十以上,而蒙古、色目人只限三十以上。   4、元代的吏员出职制度在儒士中引起了不满。   王恽:“今天下之人,干禄无阶,入仕无路,又以物情不齐,恶危而便安,不能皆入于农工商贩,故三尺童子,乳臭未落,群入吏舍,弄笔无几,顾而主书。重至于刑宪,细至于词讼,生死屈直,高下与夺,纷纷籍籍,悉出于乳臭孺子之手,几何不相胥而溺也。以至为县为州为大府,门户安荣,转而上达,莫此便且速也。人乌得不乐而趋之。”(《秋涧集.吏解》)   余阙在《杨君显民诗集序》:‘‘我国初有金宋,天下之人惟才是用之,无所专主,然用儒者为属多也。自至元以下始浸用吏,虽执政大臣亦以吏为之,由是中州小民粗识字能治文书者,得入台阁共笔札,累日积月,皆可以致通显,而中州之士见用者遂浸寡;况南方之地远,士多不能自至于京师,其抱才缊者,又往往不屑为吏,故其见用者尤寡也。” 王冕曾试进士举,不第,但当他听说他的朋友李孝光要推荐他作府吏时,立即骂道:“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 5、仕进多岐的弊端与儒士的关系。  姚燧《牧庵集。送李茂卿序》:“凡今入仕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  许有壬:“科举取士,岂不愈于通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二十五名,岁余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皆入流品。又路吏及任子其途非一。今岁自四月至九月,自身补官受宣者七十二人,而科举一岁仅三十余人。” 《元史.选举志》:“诸王、公主,宠以投下,俾之保任” 《选举志》中又载:“而舆隶亦跻流品”  李继本《一山文集.与董涞水书》中记俗谚说:“生员不如百姓,百姓不如祗卒” 余阙说:“延祐中仁皇初设科目,亦有所不屑而甘自没溺于山林之间者,不可胜道,是可惜也”  “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 六、 理学成为官学的经过  1、理学在宋代:    始于宋代的理学,基本上是原有的正统儒学的发展,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中的若干学说,是正统儒学的变种。   北宋:是理学的形成时期,著名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和程颐等。   南宋:是理学进一步发展时期,著名人物有胡宏、吕祖谦、朱熹、张栻和陆九渊等,其中朱熹成就最大,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有朱学之称,同时陆九渊的学说也有陆学之称,朱学和陆学一直影响到后世,成为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流派。   “庆元学禁”:朱学在南宋宁宗庆元年初韩侂tuō胄当国用事时期曾遭到打击,被视为“伪学”,并一度被禁,史称“庆元学禁”。朱熹也在理学受到禁锢和压抑中去世。十多年后,理学又显兴盛。但终宋之世,理学始终没有被封建政府 正式立为法定的官学。 2、理学在金代    宋金南北对峙时代,理学在北方已有传播,《金史·隐逸传》载杜时升“隐居嵩、洛山中,从学者甚众,大抵以伊洛之学教人,自时升始”。又载高仲振“尤深《易》、《皇极经世》学”。  曹子谦《送梁仲文》:   濂溪回北流,伊洛开洪沅。   学者有适从,披云见青天。   我生虽多难,闻道早有缘。    此外,从王若虚《论语辨惑》评论朱熹、张栻等人的注释、见解,可知南宋理学家的著作至迟在金末也已流入北方。但金代理学传播影响不大。 3、理学在元代  赵复:“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元史·赵复传》)   杨惟中、姚枢   在燕京建周子祠(周敦颐祠),并建太极书院。讲授程、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