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六年级语文学科市级教学案-六下第三单元-9.词两首教案(新)学习材料.docVIP

2018上半年六年级语文学科市级教学案-六下第三单元-9.词两首教案(新)学习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9.词两首 主备人: 主备研讨人: 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 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对于本首词的教学,以读贯穿,在读中感悟这首词的意境。 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词写的有声有色的山水画,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让我们读到了词人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重点抓住“不须归”进行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兴尽”“蓑”“不须归”等词语在词语中的意思。   2.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3.学习想象词中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4.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资料链接】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韵脚上都有规定。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出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张志和(约730—810),唐代诗人。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李清照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更进一步把握其诗词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在自主分析中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以及训练笔头能力。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检查是否读通顺连贯,并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课堂助学】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夏日绝句》,谈谈你学了这首诗的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词吧,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如梦令》,读词。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1.一读,读通读顺。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兴”读第四声,表兴致,兴趣。 2.再读,读懂词意 学生自读自悟,重点理解“兴尽”。(师视情况补充“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1.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画面1:“溪亭日暮”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飞檐凌空; 溪上青青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曲径通幽处,溪边花木深……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2:“藕花深处” 生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3:“一滩鸥鹭” 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落霞与鸥鹭齐飞;一行鸥鹭

文档评论(0)

hhx0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