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鳞屑病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融合性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整齐向下延伸,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更明显。 红斑鳞屑病新 第一节 多形红斑 第二节 银屑病 第三节 玫瑰糠疹 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tiforme 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和虹膜样红斑为特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有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易复发。 病 因 (一)感染 以单纯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为常见病因,也见于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药物 磺胺类、抗癫痫类、抗生素等。 (三)其他因素 某些系统性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恶性肿瘤等。 临床分型 (一)轻型:红斑丘疹,水疱,大疱 (二)重型 轻 型 轻 型 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颈部和四肢远端,如手足背部、指缘、掌跖、前臂、小腿伸侧及耳廓,少数伴有口腔、外阴粘膜损害。对称分布。 皮损特点:呈多形性,主要为红斑,初起时为0.5~1.0cm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境界清楚,向周围扩大,皮损呈拇指甲或钱币大小,中央颜色变暗或呈暗紫色,或者出现紫癜、水疱或丘疱疹,边缘潮红,形如虹膜状或靶形,为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自觉症状:瘙痒,轻度疼痛和灼热感。全身症状不重。 病程:1~4周。有自限性,易复发。 重 型 又称Steven-Johnson综合征。 前驱症状:高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 发病部位:泛发,口腔粘膜、鼻粘膜、眼结膜及外生殖器粘膜都可受累。 皮疹特点: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其上方水疱、大疱、血疱,尼氏征阳性。皮疹大片泛发,黏膜糜烂溃疡。 组织病理学检查 真表皮交界处的淋巴细胞积聚和外溢,在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周围,可有海绵变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典型皮疹的表皮细胞坏死更为明显,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水肿明显,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细胞浸润。在重症多形红斑中,表皮坏死更为明显,甚至累积全层。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1)好发于青年,春秋季多见。 (2)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多形性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及面部等。靶形红斑及虹膜状红斑。 (3)有前驱症状,重型可有粘膜损害及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荨麻疹及荨麻疹样血管炎,冻疮,玫瑰糠疹,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二期梅毒,红斑狼疮、ssss等。 大疱病: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治 疗 追查病原,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 系统药物治疗 轻症者口服抗组胺制剂,如开瑞坦(氯雷他啶)、思金(依巴斯汀)、迪皿(盐酸左西替利嗪)或加用静注10%葡萄糖酸钙。重症型应早期足量运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口服或静点。 外用药物治疗 原则为消炎、收敛、止痒,预防感染。 银屑病 psoriasis 银屑病又称为牛皮癣,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外伤、感染及药物等均可诱导易感染者发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病因与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确切病因不清。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 (一)遗传因素:流行病学、HLA分型和全基因扫描分析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20%左右的银屑病有家族史 (二)环境因素:最易促发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 (三)免疫因素: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尤其是T淋巴细胞真皮浸润为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表明免疫系统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四种类型, 其中 寻常型占99%以上。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化而来。 临床表现 寻常型银屑病 1、发病部位:皮损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尤其在肘膝伸侧及腰骶部,广泛对称分布。 2、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绿豆大小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斑块,表面有厚层鳞屑,鳞屑呈银白色。 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故称为蜡滴现象; 刮去鳞屑又见淡红色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再轻刮去薄膜则出现小出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