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陆王心学.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与黄宗贤》《全书》卷五 (二)“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du)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 但仔细区分,知与行还是有区别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又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如“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路崎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第四讲、陆王思想 第一节、陆九渊哲学思想 陆九渊(1139——1192)南宋心学家。字子静,自号存斋,又号象山,江西抚州金溪人。自幼读书,1172年考取进士,后历任主薄、国子正等职,并随处讲学。承袭孔孟儒学,创立心学。晚年在贵溪应天山(后改名象山)讲学五年,学者达数千人。著作收集在《象山全集》里。 仰首攀南斗 翻身倚北辰 举头天外望 无我这般人 ——陆九渊 一、“心即理”的宇宙观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源对理的解释 把心理解为生理上的器官,“心于五官最尊大”,能控制人。 把心理解为“良心本体”,(恻隐、羞恶、是非、辞让)。 无声无臭的绝对实体,相当于神的化身。 心与理的关系如何? “心即理也”。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 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心、理一焉。 陆九源把整个宇宙都看成是心的派生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我的方寸之间。 二、“存心、养心、求放心” 的认识论 既然整个世界都是心的派生物,那么认识世界实际上是认识本心。 认识本心首要的问题就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了。” 做人的道理在本心。本心乃人心之所共有,我心、你心、圣人之心,只是一心。学做作人的道理,不是向外去求,而是向内求放心。 内求方法有二: 一是内省,摈除“物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去,则心自存也” 。 二是解脱“邪说”迷惑。 本心即是天理,仁、义、理、智四端皆于本心。“四端皆我固有,全无增添”。人的行为有善有恶,一是资禀,二是渐习。善是人心所固有的,恶是后天外加的。作恶是由于没有存本心,存本心就不会去作恶。 陆九渊的认识论包含怀疑精神,反对权威和盲从,反对人云亦云,主张自立、自重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为学患亡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自力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凡事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 陆九渊强调存本心,去物欲,以求得心灵的安宁,人格的提升,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安静。 陆九渊死后280年,余姚出生了一个男童。此人继承和发展了陆氏的心学理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此人就下面要讲到的王守仁先生 第二节、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王守仁(1472——1529)明代著名哲学家。字伯安,余姚(浙江)人,因曾筑室故乡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继承和发展陆氏的心学理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在打破程朱理学独尊局面,风靡一时。其著作主要有《王文成公全集》共三十八卷,其中《传习录》、《大学问》是其哲学代表作。 人人都有定盘针, 万化根缘总是心。 可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王守仁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本体论 王阳明把人心看成是世界的本源。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二、“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认识不是向外认识客观事物,而是向内认识我心。我心就是他说的“良知”。 王阳明嘲笑向外认识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可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良知”是先天就有的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是非之心,不虑而知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