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1.不封不树——原始社会 2.墓而不坟——夏商 3.墓上起坟——周、秦 4.方上陵台——两汉 5.因山为坟——唐 6.浮厝之制——南宋 7.集中神道——明清 u 1.不封不树——原始社会 古也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上》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易·系辞下》 2.墓而不坟——夏商 3.墓上起坟——周、秦 3.墓上起坟——周、秦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现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印山越王陵 4.方上陵台——两汉 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 (黄肠题凑) 汉武帝茂陵 5.因山为坟——唐 6.浮厝之制——南宋 宋六陵在绍兴城东南18公里的攒宫村,为南宋帝、后陵寝。有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徽宗亦归葬于此,称永祐陵,世称宋六陵。 7.集中神道——明清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公里天寿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十三陵有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璁的永陵、穆宗朱载後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陵区范围约四十多公里,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重峦叠嶂,如拱似屏。南面为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气势磅礴的大宫门坐落在两山之间,为陵区的门户。整个陵区得天独厚,雄伟壮观。从明成祖朱棣选为陵址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历经二百余年,陵园经过不断修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完美的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西陵 满族人关后有两处集中的帝陵区,一在北京以东125公里燕山南麓遵化马兰关附近;一在北京西南12D余公里易县西永宁山下,称西陵。入关后最早的两位清朝皇帝顺和康熙葬在东陵,第三代雍正原来也在此建陵.动工后发现穴中土质不良,遂在易县另行择址,故有西陵,从此各代帝后分别葬在二陵。 东陵有帝陵五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国、咸丰定陵和同治惠陵。孝陵居中,景、裕二陵一东一西,定陵在裕陵更西远处,惠陵在景陵东南远处。清代实行如后妃先死,帝即与其合葬,后妃后死,则在帝陵附近(通常在东侧)为后妃另行建造陵寝的做法,故东陵又有孝东陵、景妃陵、景双妃陵、裕妃陵、两座定东陵(葬咸丰朝慈安、慈掉两位皇后)、定妃陵和惠妃陵。此外,在整个陵区南缘还又一座昭西陵,葬埋辈分最高的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为皇太极妃、顺治生母,顺治登基后尊其为皇太后,陵名依沈阳皇太极昭陵为准,故称昭西陵)。全部陵区共有陵寝十四座,葬五位全皇帝及皇后、妃、嫔、福晋、格格等总计一百五十七人。 清陵形势分析 定东陵 中山陵 揉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 祭堂图案 “须采用中国古式(Chinese Classic)”, “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 。 墓室建筑 “在中国古式虽无前例,惟苟采用西式,不可与祭堂建筑太相悬殊”。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编:《孙中山先生陵墓图案》,上海,民智书局,1925,页5-8。 凌鸿勋(评委,交通大学校长,铁路工程专家)指出,征求条例中规定的“Chinese Classic”一语,因中国向无建筑专史,“Classic”一字,本来无所专指。 “应采取国粹之美术,施以最新建筑之原理,巩固宏壮,兼而有之”,才能“表现孙先生笃实纯粹深厚之国性”,“发扬吾民族之精神”,在东方建筑史上留下一个纪念。 ——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9月26日。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毛泽东纪念堂 设计要旨: 符合毛主席纪念堂的性格,庄严肃穆、美观大方。 符合总图规划要求,要有民族风格,要和人民大会堂、历史 博物馆相协调。 ——高亦兰:毛主席纪念堂设计过程总结,《建筑史》2003.1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