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病毒微生物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病毒因子 一、卫星病毒 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 如大肠肝菌噬菌体P4,缺乏编码衣壳蛋白的基因,需辅助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P2同时感染,且依赖P2合成的壳体蛋白装配成含P2壳体1/3左右的P4壳体,与较小的P4 DNA组装成完整的P4颗粒,完成增殖过程。 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利用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蛋白才能完成复制周期。 常见的卫星病毒还有腺联病毒(AAV)、卫星烟草花叶病毒(STMV)、卫星玉米白线花叶病毒(SMWLMV)、卫星稷子花叶病(SPMV)等。 二、卫星RNA 卫星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他们被包裹在辅助病毒粒子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卫星RNA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 1、基因组结构 根据大小,卫星RNA可分为两类: 大者长度1372-1376个核苷酸,大小与卫星病毒基因组相似; 如番茄黑环病毒的卫星RNA。 大多数大小在300个核苷酸。 如烟草环斑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RNA。 许多卫星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无poly(A)结构,而是类似tRNA结构,而且卫星RNA分子内部碱基配对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 较大的卫星RNA具有开放阅读框并能够表达,较小的卫星RNA似乎不具有mRNA的功能。 许多卫星RNA能以线状和环状两种形式存在于被感染的组织内,但在辅助病毒中只以线状形式存在。 2、卫星RNA的复制 较小的卫星RNA以对称的滚环方式复制。 复制产生的正链和负链多聚体经自我切割产生线状的单体分子; 线状的负链RNA环化后作为合成子代正链的模板。 较大的卫星RNA复制时不能自我切割,复制方式与其辅助病毒一致。 3、卫星RNA的生物活性 许多卫星RNA能改变辅助病毒在宿主中产生的症状: 南芥菜花叶病毒卫星RNA能加重南芥菜花叶病毒所引起的花叶和褪绿症状。 番茄黑环病毒的卫星RNA能够明显减轻番茄黑环病毒在烟草上引起的症状。 三、类病毒 类病毒是无蛋白质外壳保护的游离的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分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自我复制,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 仅含330~380核苷酸。 最先是由T. O. Diener等人(1969)从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病例发现,在电镜下可见到这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病毒。 类病毒的结构特征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为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 整环由2个互补的半体所组成的棒状结构; 整个棒状结构中含27个内环 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 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 它可能是通过核苷酸序列或结构改变直接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干扰细胞的代谢而致病。 类病毒的复制 类病毒没有编码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涉及细胞的RNA聚合酶II。 类病毒以对称或非对称的滚环机制复制。 类病毒现在仅在高等植物中发现,一般通过接触,擦伤,节肢动物和菟丝子传播。 类病毒在传播方式上明显不同于“真病毒”的是可以通过花粉和种子垂直传播。 类病毒引起的疾病 迄今已发现的类病毒已有18种,其中多为植物类病毒。 植物类病毒能引发多种疾病: 番茄簇顶病 柑桔裂皮病 黄瓜白果病 椰子死亡病等。 防治的方法主要选择没有感染的种子和繁殖体,防止机械传播。 四、朊病毒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哺乳动物,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致病因子。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1982年提出。 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其它动物疾病 朊病毒的形态 朊病毒大小只有30-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负染后才能见到朊毒体聚集而成的棒状体,其大小约为10-250 x 100-200纳米。 朊病毒的理化特性 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 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 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 对尿素、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 朊病毒的结构 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α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 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 ,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 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折叠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致病。 朊病毒发现的意义 使生物学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受到冲击 “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